【原创183】三大社交方式:微博、微信和中国式众筹

2017-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7ce322bedc91

把这三者放在一起来研讨,难免让中国式众筹有傍大款的嫌疑。今天,我要从三者的社交属性比较上,去论证中国式众筹比微博和微信更加精准有效的特点。

什么是社交?俗称社会交往。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各种交互形式。在信息时代,人们对社交的需求,从过去的电话、传真、传呼机发展到手机,通讯工具的迭代发展,加快了人们社交的效率,而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随着QQ的诞生,人们的社交频率变得越来越快,而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微博、微信的横空出世,使得社交无处不在,社交随处可行。

PC电脑的发明并传入中国,电子邮件诞生,人们一改过去书信缓慢到达的方式,电子邮件可以即时传送文件、资料、信息。但毕竟电子邮件仍然是单向的一对一的社交方式,且无法做到即使传送即时回复,中间尚有延迟回复的可能。马化腾的腾讯公司发明了QQ即时通讯工具,可以通过一款软件,解决远程即时沟通对话的问题。QQ的诞生,不能不说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里程碑,尽管小马哥背负抄袭国外OICQ的骂名。随后新浪发明了微博,腾讯革了自己QQ的命,开发出了微信。从此,在社交领域的江湖,微博和微信双雄并起。

简单做一下分析:微博是继承新浪的网络媒体基因,是一个社会媒体平台;微信是继承了腾讯的社交和聊天工具的基因,是社交沟通平台。微博和微信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媒体Media和社交Social的侧重—微博本质是一个媒体工具,同时有社交的功能;微信的本质是社交工具,同时有一些媒体的功能。

微博作为一个媒体的工具,关系主要建立在兴趣上,关系质量较弱,多为单向传播,注重的是传播的速度和内容公开,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在微博上是可以非常之快。微信是作为一个社交工具,关系建立在熟人关系上,质量较强,多为双向,注重的是私人内容的交流和互动,信息的传播速度不快,但受众信息消化率很高。微信是把你生活中很多的强关系都转到了网络上(家人、同学、通讯录上的好友),而微博上的关系还是更松散和单向一些,人们看到了和接受了信息,并不愿意花时间去评论和反馈,因为本身我们之间是一种单向的关系。

举一个的不恰当的比喻:微博就像一个开放的大广场,那些大V们就像跳广场舞的大妈,自己跳得很嗨,却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吃瓜群众喝彩、观看还是吐槽;而微信就像是熟人圈的私人会所,需要主人的邀约或允许,才能进入这个圈子,而如果发现价值观不同,微信主人有权屏蔽或将其清除出朋友圈。

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作为社交软件,衡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弱和远近,单纯从社交软件本身是无从判断的。吃瓜群众礼节性给个好评或点个赞,帮你投个票,可能就是举手之劳赠人玫瑰而已,这都是稀松平常不过。而且,现在的微信朋友圈,鸡汤天天喝、微商刷满屏、谣言满天飞,负面的东西已经蔓延开了。微信朋友圈也已经不单纯了。有些人为了推销产品,不管认不认识的,都加好友。微信朋友圈,久而久之也开始变成大广场了。出于礼貌,我几乎从不屏蔽做微商的朋友,毕竟职业无贵贱,所有的奋斗理应得到尊重。但我一般不加陌生人为好友。这是我的原则。过度社交会让消耗人有限的精力。

其实,我们今天要探讨社交的粘性问题。微博也好,微信也好,作为社交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是无法检验人与人之间的粘性的。点个赞,评个论,幽个默,投个票,骂句娘,都是社交的新常态。那么,如何能够让社交变得有粘性呢?怎么检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靠谱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有利益链接。

中国式众筹,就是将熟人圈社交关系通过利益链接的方式,使得朋友圈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更具有粘性。杨众筹讲,利益是检验人性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人性在利益面前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中国式众筹也可以通过众筹一个项目,重新梳理您的朋友圈,让沉淀的朋友圈资源重新激发活力和效用。杨众筹多次说过,中年人的资源是大量闲置的,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和利用。用中国式众筹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朋友圈沉淀的资源。同时,通过中国式众筹,也可以检验您个人的人品、信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到底有多大。这些都不是微博和微信能够做到和媲美的。作为互联网工具的微博和微信,哪怕功能再强大,居于人类对于见面沟通交流的情感需求,线下的聚会线上是永远无法替代的。而中国式众筹,创造了许多机制,比如股东轮值和能量饭局,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贴近,更加走进彼此的内心,线下的互动对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是线上所不可比拟的。

当然,杨众筹也讲,中国式众筹的推广,还是要感谢微信的诞生。这话真心不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