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选

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2020-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寻光纪

《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了一个君子品行——慎独。

慎独,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最高级的修行。

01

慎独,是一种君子的人格。

何谓慎独?

宋代学人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

宋人袁采也说,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

《论语•为政》记述了这样一段对话。

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孔子却用它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知行合一。

一个可以称为君子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人前人后一个样。

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后,仅带走两小块山上捡拾的天竺山石,以资纪念。

一天在摆弄石块时,他发现自己竟然做了一件玷污名声的事,山石虽然不值钱,但取之好比贪污千金,变得“不清白”了。

他后悔万分地写下一首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两块在当地山坡上很常见的小石头,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小物,而白居易却能将这件小事上升到有辱清白的高度,并为此而深刻反省自责。

一千多年过去了,白居易慎独的精神仍为后人赞叹。

慎独,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

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做事光明坦荡,事无不可对人言,少有愧疚、猜疑、顾忌等种种阴暗,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

慎独,是一种君子的人格。而且是基本人格、第一人格。

02

慎独,是第一自强之道。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这天,曾国藩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

父子俩拉着家常,不知不觉走近一片竹林。

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

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能说话了。

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写好的遗嘱。

曾纪泽双手把纸展开,第一条写的就是: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古人说:“威震四海,勇冠三军;只没本事,降伏自心。”

一个人可以征服外在的很多事物,但是克服内心的欲望,恐惧,情绪冲动等等,还是要困难得多,正如王阳明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就越能够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当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在完成作业时,身边有没有人监督,完成效率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对成年人同样如此。

缺乏监督,少了外界压力时,难免会将大把的时间用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娱乐项目里。

一个慎独的人,不会因外境外物外人的变化而改变积极进取的态度,因为时刻监督自己的,是那颗心。

03

慎独,是一种高贵的修养。

慎独,需要的是内心的定力。

定力,却是需要修炼的。

《玉堂丛语》记载,明代有一个官员,名叫曹鼎,任秦州典吏,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干部。

有一次,他抓了一名绝色女贼,由于离县衙路途遥远,当夜就住宿在一座无人的荒庙中。

月光下,女贼千方百计地以色相来引诱他。

曹鼎为提醒自己抵住诱惑,写了“曹鼎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失控。

过了一会儿,他想,在这荒郊野外,谁能知晓。

于是他把纸撕了下来,欲破门而入。

接着,他又感到不妥,这是因私欲而废公法的行为,不能做,退回来又把纸贴上。

如此贴了撕,撕了贴,达数十次之多,终未放纵自己。

由此可见慎独是很难的,思想斗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同盗贼兵刃相见。

慎独之时,人主要面对的是自己,是与自己的内心赤膊相见。

能做到慎独的人,是战胜了自己的人。

老子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自胜,才称得上强大;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这样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定和富足,面对世间的欲望滚滚,命运的荣辱沉浮,人生的成败得失,守得住自己,约得住行为,不崩溃,不放纵。

最大的高贵,是内心的定力。

一个高贵的人,是能做得了自己主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