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021-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暗夜行者

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我都在为一些事而纠结消沉,愁眉不展。一方面是自己情感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自我的成就。

情感需要方面先不谈,对于成就这件事,其实一直以来都想考虑下自己的最佳出路是什么,因为这一生并不想做一条咸鱼,如果有可能还是希望有所成就。然而似乎我并没有摸清何为出路这件事,自我的需要又到底是什么,大学的时候只是不想学计算机,说得直白粗糙一些,一些老师讲课尤其是高数物理方面我听不懂,讲课也很枯燥,都是科研型的人,看书也看不明白,学起来很吃力。然后专业里的人在颜值上都很惨,这对当时的我在交友上造成一定的困难,怎么说,一个人长得很丑,性格古怪,说话不中听,我就不是很想接近他或者了解他,于是就比较孤独寂寞。然后对学习计算机将来具体做什么,什么样的工作性质也不了解,大概能想到的就是坐在电脑前不停的敲击键盘,成为程序员,而当时程序员的形象,不善交际,邋遢,屌丝宅等等形象都是我所不愿意的。于是就一方面抗拒一方面又不得不学,想过转专业这件事,然而能转的也就是电子信息一类的,想转文艺方面自然是无缘。

现在想来,当时还是小孩子,谁不喜欢电视上那些好看的好听的有意思的东西呢,谁有不喜欢玩耍呢,谁又不喜欢和好看又有趣的人做朋友呢,所以更多的是顺从于自己的天性,不想成为那样的人,不想融入那个群体,看起书来脑袋吃力,又不得不强迫自己走进自习室,这自然是痛苦的。

一件事,做起来得心应手,回报丰厚,大家爱戴,那么很少有人会拒绝做这样的事情。导致你不想必有原因,而认知到这种原因,接受而后改变就很关键。

一个成熟的人,必然可以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以前的愿景或者说是欲望,都源于自身的需求使然而非基于客观事实,也非知己知彼,颇有一意孤行的意味。

而一个人多读书,多经历,多理解,就会更加睿智,能够基于客观事实安排自己的行动和精力。不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又知道的少,则会陷入无意义的思考和担忧中,倒不如实际历练出真知。

人的行动是基于需求,一个人很开心很高兴的时候,通常不会安静下来思考问题,也不会想很多事,但当一个人陷入困境,在困境中激发了人的郁闷,反感等情绪,则会想要逃脱,想其他的出路。此时并非选择,实乃逃避主义,需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理想。

面对如今的情形,我想我依旧是知之较少的,还是要多收集信息,多学习吸纳优秀的经验,在实战中不断精进自己,认清自己的困难之处,感知到自己当下的情绪和思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