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文800字点赞散文1班互动区

【札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2022-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东嘉驿丞

有人在群里问,清朝时永嘉县县丞驻枬溪镇,这个枬溪镇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一位历史学会的师友说:“枬溪为枏溪之误,枏溪即今楠溪,旧时亦写作柟溪(都读作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作楠溪。”枬溪应是现在的枫林镇,“明洪武二年(1369),设枫林镇以防倭寇入侵。清雍正十三年(1735)设立永嘉县丞署,管辖永嘉县瓯江北岸的十都二社,与瓯江南岸的县城鹿城相呼应。”

清朝时的永嘉县,是温州府下辖五县一厅之一,其余则为瑞安县、乐清县、平阳县、泰顺县、玉环厅。而五县之中,永嘉县是温州府治所在的县,还是管辖面积最大的县,辖区范围包括现在的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今永嘉县。所以,也可以这么讲,现在的市区鹿城瓯海龙湾人,和江北的永嘉人,在清朝时都是大永嘉人,只是市区是永嘉知县亲自治理,而江北由县丞分署治理。

又查清朝时温州府下辖五县一厅的级别如下:“永嘉县:冲繁,倚郭,县丞驻枬溪镇。瑞安县:冲繁。乐清县:冲繁难,县丞驻大荆城。平阳县:冲繁。泰顺县:简。玉环厅:简。”需要说明下:倚郭,是府治所在的意思,就是现在所谓的中心城区。清朝时是温州府永嘉县,现在则是温州市鹿城区。另,永嘉县和乐清县,有县丞分驻他处的现象,其它三县一厅则没有。大概是永嘉、乐清辖区较大的缘故。

各县后面标有“冲繁”或“简”等字样,则是该县的级别分类。比如永嘉县为冲繁,乐清县为冲繁难,泰顺县为简等等。清朝时,全国各州县以“冲、繁、疲、难”四个标准来分类,以便选用官吏。意思如下: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县府等级高,字数就多;反之,字数就少。四字俱全为“最要”、三字为“要缺”、二字为“缺”、单字或无字为“简缺”。

在封建社会,“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不同县级别不同的背后,最重要的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所谓“肥缺”,同样是补缺当官,肥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且以浙江省金华府下辖各县为例:兰溪县“冲繁难”三字兼顾,为要缺,养廉银1200两;金华和东阳等县为中缺,养廉银分别为1000两、800两;浦江、汤溪两县为简缺,养廉银仅仅500两。

要知道,清朝时七品知县的年俸只有 45两银子,相对应养廉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见,肥瘦之别不可谓不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