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联盟我爱编程nervos

Work-in还是Buy-in?简析区块链经济模型的发展模式

2018-05-18  本文已影响61人  BrucePPLabs

先引用Steem白皮书上的一段话来介绍Work-in和Buy-in的概念:

“There are two ways people can get involved with a crypto-currency community: they can buy in, or they can work in. In both cases, users are adding value to the currency, however, the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have more free time than they do spare cash. Imagine the goal of bootstrapping a currency in a poor community with no actual cash but plenty of time. If people can earn money by working for one another, then they will bootstrap value through mutual exchange facilitated by a fair accounting/currency system.”

人们进入加密货币社区有两种方式,Work-in和Buy-in。通俗的讲,Buy-in就是先买门票,再入场;而Work-in是先入场,再根据不同的场景体验来付费。毫无疑问,两种方式对社区都会带来价值。Buy-in模式先出钱才能入场,用户会比较珍惜机会,所得到的服务不会被滥用;用户会认真的建设社区,希望自己伴随着社区成长而成长。但考虑到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有闲无钱的,如果能够降低入门门槛,让绝大多数人能够先免费参与进来,通过在社区里的互相协作而产生更大价值,这就是Work-in的核心理念。

再议Buy-in

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的执行是根据所消耗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来对应所消耗Gas,而Gas的最终结算是与ETH的价格挂钩的。比如,标准的转账交易需要21,000Gas,平均来说1Gas等于10Gwei,所以总计为210,000Gwei,即为0.00021个ETH,截止今天每ETH为$704.85,每一次简单转账操作就要花费掉0.15美元,不用说更为复杂的智能合约的执行。随着ETH价格的攀升,这种Buy-in的准入门槛会越来越高,先不论以太坊的每秒交易数量的束缚,单是所消耗Gas的花费已经极大的限制了它的普及。据统计,世界贫困国家有着40%的世界人口数量,却只占世界GDP的5%。而以太坊作为一条世界级顶级公链,应该为更多的普罗大众带来区块链的价值,而不是将他们隔离开来,相信V神会在未来的以太坊版本迭代中考虑到这个问题。

再议Work-in

以石墨烯(graphene)技术为核心的Bitshares,Steemit和EOS.IO一路发展过来,和以太坊有着明显的区别。这里不详细介绍它们的共识算法或者智能合约的区别,还是重点谈谈Work-in和Buy-in经济模型。

先看看Steemit,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平台,在其上发帖、回帖、讨论等可以获得代币奖励,帖子的质量越高、点赞的越多,作者收到的代币奖励越高。微信里文章的打赏是读者从自己腰包里掏钱,而Steemit里读者的点赞行为给作者的代币却来自平台本身,如果前者算是Buy-in的模式,那后者就是没人付钱的经济,典型的Work-in模式。用户进入门槛大大降低体现着互联网网络倍增效应,但是代币没有被消耗掉,大家的Steem只会变多不会变少,这样的经济系统如何工作呢?Steemit有三种Token来管理社区,分别是:Steem,Steem Power,Steem Dollar。详细的讨论,大家可以参考知乎的一篇文章《Steem如何用三种Token管理一个内容社区》。这里重点讲解一下Steem Power,简称SP,是社区核心价值体现。Steem可以1比1兑换成SP,但SP若转回为Steem,需要按13周分批返还,所以SP又可以称为锁仓的Steem。拥有SP会带来两项特权,第一,更大的点赞影响力;第二,系统每年增发的Steem里,有15%会分给SP的拥有者,即为股东。锁仓也是一种币值管理,不仅减少了二级市场币值的波动性,同时锁定了长期价值持有者,他们愿意和社区共进退,共同为社区的价值最大化而贡献力量,其本质和宗教类似,是信仰的力量。事实证明理论是成立的,总共发行中的Steem是2.7亿枚,其中1.9亿枚以Steem Power形式存在,还有600万枚以Steem Dollar形式存在,占总比例还不到5%。

再看看BM大神后续之作-EOS.IO,被称为区块链3.0的计算平台,这里也不谈它所规划的每秒百万级交易速度的可行性。还是先聊聊Work-in和Buy-in经济模型在其上的体现。BM大神秉承自己的一贯作风,在Steemit的白皮书中宣称道:

“Everyone benefits from everyone’s actions, so everyone should pay or no one should pay, depending on how you look at it.”

每个人受益于每个人的行为,是否付钱,取决于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在EOS.IO的白皮书中,又提到

"A launched blockchain that uses the EOS.IO software does not require its users to pay the blockchain directly for its use and therefore does not constrain or prevent a business from determining its own monetization strategy for its products."

用户对EOS.IO资源的使用并不一定需要付费,这给予dApp的开发者足够的自由来决定自己的商业模式。

两厢对比下来,竟然如此神似,不过也确实出自一人之手。如果是Buy-in模式,用户预付费,这个和以太坊没什么区别;如果是Work-in模式,EOS.IO可以依旧通过锁币的模式,绑定计算和存储资源,这部分代币是不流通的,而通过每年增发5%的代币来付矿工节点的报酬,只要锁仓的数量大于增发的数量,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币价就会增值,更多的人就会参与进来改进基础设施,质量越好就有越多人使用,收益越高就有更多人参与生产,那么这个网络就是良性增长的网络。这就是Work-in模式下的一盘大棋。

融合发展

区块链在演化,它们的经济模型同样也在融合中发展。所以并不能断言,以太坊只能接受Buy-in模式,而EOS只能适合Work-in模式,虽然这都是它们经典的使用方式。通过传统的银行汇款给亲戚朋友,手续费是要先出掉的,大家也比较习惯,这是典型的Buy-in模式;快递服务,可以选择预付还是到付,这完全是和寄件方和收件方的不同诉求相关。所以正如BM大神所说,没有绝对的支付模式,只有正确的使用场景。下面通过2个典型场景的介绍,来阐述它们的融合与发展。

以太坊上Work-in场景

uPort是一个基于以太坊构建的安全易用的自我身份识别系统,它提供一个加油服务器Sensui,通过为用户支付以太坊Gas费用,来帮助新用户更容易的创建新的uPort账号并启动和运行。假设用户想要发送一个交易,但他们的发送账户中没有以太币。 用户按照通常的方式签署交易,然后将签名的交易发送到Sensui服务器。 服务器验证发送账号没有足够的以太币支付gas,将向帐户发送足够的以太币支付费用,最后将用户签名的交易发送到网络。Sensui扮演着代理服务的角色,也算是变相的在以太坊平台上完成了Work-in模式。

EOS上的Buy-in场景

EOS.IO无需手续费,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关于EOS的一个噱头,虽然缺省情况下是这样的,但是完全是由开发者根据业务场景来决定是否需要收取手续费。以快递服务为例,可以Sender来付,也可以Receiver来付。

总结

Work-in模式的经济模型是区块链发展的必然阶段,相比较Buy-in模式,Work-in模式能够将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惠及普罗大众,使得贫穷国家的人们也能使用上区块链的服务,和发达国家的人们平等互动,共同产生价值。从此,四海一家,World Peace!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