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爲了殺人嗎?(Joseph)

2020-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活石建刚

普普:“你讀書難道就是爲了殺人嗎?”

張東升:“你們有沒有特別害怕失去的東西?……有時候,爲了不失去這些東西,我們會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第4集臺詞

在《隱秘的角落》這部最近火熱的電視劇第四集,有這樣一幕:朱朝陽帶著普普去到張東升的家中,要拿著視頻的殺人證據換取30萬救治普普弟弟的錢。坐在客廳時,張東升邊削蘋果邊對他倆説到:“像你們這樣的年齡,應該去讀書的。”

普普立馬就駁斥道:“你讀書難道就是爲了殺人嗎?”張東升顯然沒有料到普普會如此犀利地反問。在一種錯愕與突然的空白中,顯然他有了絲絲的坦誠:“你們有沒有特別害怕失去的東西?……有時候,爲了不失去這些東西,我們會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你讀書難道就是爲了殺人嗎?”

或許,這是針對每一個人的靈魂拷問!

顯然,透過讀書來殺人的戲碼在現實世界中太多了。戰爭也好,壓迫也罷,體制或者國家機器在如今運用讀書所獲取的智慧,可以在瞬息間或者隱秘処殺死數以萬計的生靈。當然還有那些數不勝數的個體運用他們的智慧進行的殺人或壓迫人的殘酷戲碼。

這是一個人性淪喪的時代,不比過往差多少,也不比過往好多少。只不過,透過讀書和知識來殺人的方式,確實比過去更加的隱秘與高超。

因此,“你讀書難道就是爲了殺人嗎?”,這不是一個宏觀視角下面對政客,面對普羅大衆的靈魂拷問。因爲這樣的拷問帶來的答案會是令人絕望的。

這個問題,是針對你和我的。每一個在屏幕前看電視的人,或者閲讀到此篇文章的人,我們不得不拷問自己的靈魂。

正好比耶穌的時代,人人都知道“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但耶穌拷問在場的聽衆:“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難免公會的審斷……難免地獄的火。”

約翰後來在約翰一書中也說:“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

紙面意義上的殺人,或許很少有人會以身試法,一輩子,或不會,或不敢,或沒有機會,我們總是平安守法的度過。但約翰和耶穌的教導,卻明明白白的指出,每個人都可能是殺人犯。不是可能,而是肯定。

身爲基督徒,其實也明白這個道理。因此我們才在不斷的信仰自省中求主光照我們内心,讓我們更多的愛,更少的恨。

只是,我們内心的狡詐之處在於,我們的“明白”常使我們糊塗,我們的恨也常常被表面的愛所矇蔽。

因爲,當我們自以爲明白了,便容易拿著這些“明白”的道理去好爲人師。常見的當然是揮舞著屬靈的大棒,給你來幾下道德主義的教訓或者呵斥的。

有人處在靈性的軟弱中也無法安息在主面前靈修讀經,你卻教導說:“你不讀經不靈修怎麽行呢?越是軟弱越是要靈修啊。來,我為你禱告,希望上帝能光照你,使你看到自己的罪和軟弱。……”

有人看到社會的不/公/義與在上者的邪惡,因那些被苦難壓傷的人而心痛難抑,因此用文字和言語發出憤怒的聲音,或者咒詛惡者,並祈求上主公義審判。你卻說:“你身爲基督徒,要順服在上掌權者。而且要愛那些逼迫我們的人,為他們禱告。你這樣還會絆倒人的。”

……

我的記憶有限,因此僅舉出兩例,但我相信我們都有太多類似的體驗。或者是被傷害,或者是傷害人。然而傷害人的人以爲自己是在規勸,是在愛,是在“屬靈正確”;而被傷害的人則因爲無法反駁(畢竟都是些正能量的屬靈大話啊),而將那些傷痛自個兒咽下。

言語能傷人,甚至是殺人。有時候,我們信仰的知識愈發的增多,確實都用在了“殺人”之上。

信仰的知識愈多,我們手上的顯微鏡就越清晰,而我們拿著這面顯微鏡不斷在周遭之人身上找尋著那一根又一根的刺。不是幫其拔出,而是又刺入他們的要害。

你不得不問自己,你的信仰,是用來殺人的嗎?

2020.07.05 在主日的深夜反思自己的信仰

更多文章,請微信掃碼關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