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500字每周500字中国经典古诗词

诗评|《寻隐者不遇》(贾岛)——天涯难觅是知音

2019-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青崖狂客

《寻隐者不遇》——天涯难觅是知音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本诗白描了作者访寻隐士而不得的情景。
技法上,简洁明了,而又充分展现了作者乘兴而至,败兴而返等内心世界。

首先,我要说的是隐士这个群体。
隐士,首先要是士。在以士农工商分类的古代社会,士作为四民之首,是社会的上流人物,占据着最好的资源。
而在这先天资源优势下,为何要选择隐?
在青崖狂客看来,隐是与显相对的。有隐必有显。又或者说,隐是为了显!
并不是所有居于乡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称为隐士,那些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隐士,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也不是隐士。
能显而不显才能称之为隐。

威立当世、显于人前,早就刻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
从“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到“中国梦”从来没有改变。
有显的能力,偏要选择隐,必然是因为显的方式与自己的追求不一样。

贾岛寻找隐士而不得的情景,让我想起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典故。
躬耕南阳的诸葛亮为何屡寻而不得,正因其四处访友获取情报。不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哪有未出茅庐已知三分的准确判断。
“不求闻达”只是诸葛亮求心中闻达之道而不得的托词。

回到本诗。贾岛为何要寻隐士?
理由只有两种可可能:
一是取经(如刘备);
二是诉情。
青崖狂客更偏向于第二种可能。
毕竟贾岛没有显的经历,或者说没有达到自己显的标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寻访同是求“显”而不得的隐者,正欲慰藉内心的失落。
然而,不巧的是,远道而来,却扑了个空。
正如柳永说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