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文化教育观

教育过程 引论

2019-01-24  本文已影响0人  月流瓦

美国新时期(20世纪50年代)教育目标:教育应该作为为民主社会培养平衡发展的公民的一种手段。

教育改革会议的四个方面:学科结构,学习的准备,直觉的本质,学习动机(兴趣)

围绕这一目标改革完善课程,使课程既能反映科学和学术的最新进展,又能体现出对学校教育本质的大胆设想。有高水平又丰富的课程资源。

一学科结构:

1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逐渐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又分为同化和顺应。

结构主义主要指向教学思想,认为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结构,围绕基本结构可设计螺旋课程,逐渐走向对整个学科的把握。

2背景

与以往的学习心理学相比,以往学习心理学倾向于在高度简化的短期情景中研究学习的精确细节,因此极大地损害了学习与长期教育效果的联系。

与以往教育心理学相比,他们关注研究能力倾向、学习成绩、教育的社会性和教育动机。不真正关心课堂活动中的智育结构。

以往教育理想:(1)二元论,在“有用的”知识与“装饰性”知识(不为直接获取生活物资)之间寻找平衡

(2)提高整体理解力,需要训练有素、知识丰富的大脑

(3)训练具体技能和技能迁移(并不存在与实践相隔离的“能力”)

3结构性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对本学科看法

【结构】基本概念,就是贯穿于整个学科的最基础的奠基性的核心概念和态度。

结构不是知识树,不是内容性知识。它指向基本概念,是这个学科领域得以构建的地基。比如文学中的主题,不管素材如何变化,故事如何多样,主题就是那几个:家国情怀,思乡念亲,自我体认与成长……

每个学科的基本思想都是有限的,但是内容性知识可以不断扩延。内容性知识就是在不同层级上对基础概念思考和建构。

重视结构的意义:不仅要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时要帮助每位学生使其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智育结构直接体现为课程结构。

学生接触的材料非常有限,怎样使这些材料在他们今后的生活和思考中起作用呢?无论教什么课,务必使学生理解这些科目的基本结构,这是使用知识、运用知识处理课外问题和事件或者处理日后课堂训练中遇到的问题的最起码要求。迁移的核心是结构的教授与学习,我们主动地使用我们理解了的东西,完全不是出于习惯和技巧。

二 学习的准备

任何课程的基本原理都可以采用某种形式教授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人。

核心思想、基本主题既强大又可以简单,早期教育应本着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教,直觉把握和运用,不断回顾这些基本概念,直到学生掌握了与其配套的全部形式体系为止。

这些基本思想,只有用形式化术语、方程式或者复杂言语概念来表达,儿童没有从直觉上理解,没有机会实践这些概念,才会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

三 直觉的准备

【直觉】(预感)不经过分析步走就能得出似乎合理的尝试性的公式的智力技能。

这些公式借助分析才能确定其是否合理

有重要作用:高效思维(精明的猜想、多产的假设、大胆迅速的试探性结论)擅思考的人的宝贵财富

学科结构、学习准备、直觉的本质,这三个论题以一个中心信念为核心——智力活动在任何地方(三年级教室或知识前沿)都是相同的。区别只在程度,不在性质。

四 学习兴趣

最佳动机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非分数竞争优势等外在目标

教学主导是教师,应该更好地装备教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