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99%的学霸们都在偷偷使用的学习技巧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是每个人必需的技能。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辛苦付出,连续学习十几个小时,却无法取得想要的成绩。
曾经,理工科犹如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峰,让芭芭拉·奥克利束手无策。于是,她破罐子破摔,拒绝理解数学老师教的一切知识,挂掉每一次考试,都成了证明数学无用论的一次炫耀。
所幸的是,她对历史、社会研究、文化,尤其是语言颇有天赋,拉高了她的成绩。高中毕业后,她前往华盛顿大学深造,并顺利地拿到了语言与文学的学士学位。不仅如此,她深谙俄罗斯语——发音标准到常常被误认为是母语使用者。
可万万没想到,后来,她竟然成为了美军通信兵部的一名陆军少尉。突然之间,她得掌握无线电、电报和电话转化系统。都到了这个份上,她也得硬着头皮上了。
她开始重新训练大脑。经过1个学期的努力,她慢慢掌握了学习技巧,越学越好,不仅拿到了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和电子与计算机硕士学位,还拿到了系统工程学的博士学位。
尝到了学习甜头的她,写下了自己对学习的思考,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本《学习之道》。在写作过程中,她联系了数百名世界一流的任教教授——他们来自不同的学科,惊讶地发现他们都不止一次用到了书中描述的方法。
可见,学习是有规可循的,只要掌握了最有效、最省事的学习技巧,培养起良好的思维习惯,学渣们也能领悟到学习的奥妙,爱上学习,华丽转身学霸。
让我们一起翻开《学习之道》这本书,探索大脑的奥妙,科学地使用你的大脑,事半功倍地完成你的学习任务吧!
01
兼顾你的专注思维与发散思维,开发你的创造力
你知道吗?你的大脑有两种思维模式——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和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神经科学家们将其分别称为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它们对学习都非常重要。
专注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某样东西上时,专注模式就开始了。发散模式,出现在你放松注意力,任由思维漫步时,松弛状态让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相互联络的机会,并反馈给我们宝贵的灵感。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你的大脑会频繁地在这两种模式之间不停地切换。通常,在专注模式产生了初步思路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源源涌现。
在学习的时候,面对一个难题,你是不是会冥思苦想数小时,绞尽脑汁试图去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呢?
这时,你要做的恰恰是放下,深入更广阔的疆域以寻求潜在的解决方案,而发散模式就是这次历险的通行证。
如果你想要灵感,那么你就要转换一下心情。你可以去做会儿家务、散步、打盹、听听音乐、或是看点别的书,直到你的大脑意识到自然而然地忘掉了之前的问题。这时,你的发散模式就会趁虚而入,上蹿下跳,高屋建瓴地搜寻解决方案,而当你重新回到工作中,你对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在某个瞬间,来自发散模式的意外解法就如同醍醐灌顶,灵光一闪。这就是我们说的,开窍了吧!
就好比登山,登顶之路漫长艰辛,中途的大本营是必要的休息场所,你可以在哪里停歇、反思、检查装备并确保路线无误。朝来暮去,你就会不知不觉地登上高峰。
另外,不同人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你与其匆匆忙忙地追赶别人的进度,倒不如后退一步,冷静地审视自己的长项和弱点。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消雪融也非一日之暖。
02
通过练习,构建你的知识组块,让你知识不再零散
当你的知识是零散的时候,你就很难掌握它们,就好比你很难去记住一串没有意义的数字。若是想要熟练地掌握数学和科学知识,你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读书的时候,要先看目录,而写作的时候,要先打提纲。
塑造关乎不同概念和步骤的组块有多种方法。那么,你当如何开始呢?
当你接触到新的数学和科学知识时,例题中几乎总会提供现成的解题方法。因为首次尝试理解问题解法会让你的认知负担很重——以现成的完整解法开始要好一点。这就好比,你要在陌生的城市里驾驶车辆,你要打开GPS定位一样。
已有解法的大部分细节都摆在面前,你的任务仅仅是弄明白它们存在的原因。这能帮助你看清问题的关键特征和基本原理。
牢记,借鉴例题不是让你一刀切地不动脑筋,「听话照做」,而更像是借助旅行向导开始陌生之地的旅程。在向导的陪伴下观察身边的一切,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可以独自探索。你甚至开始另辟蹊径,找到向导不曾告诉你的路。
想要构建你的知识组块,你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的组块信息上,第二个是基本理解组块,合成信息得出关键要义,第三个是获取背景信息,跳出初始问题,用更宽广的视角看问题,在相关或不相关的问题上反复推敲、练习,在更宏观的图景中定位新的组块。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要反复思考,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而不是通过重复阅读被动地获取知识。一个好的方法是在留白区域记下总结好的关键概念。同时,你要和别人分享你对问题理解,而不是被动地吸收,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记住你学到的内容。
一旦你反复去做,你脑海中解决问题的组块越丰富,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越强,你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下子看到问题的本质了。
专注的练习和重复必不可少。无论是一记完美的高尔夫击球、主厨熟练翻动的鸡蛋,还是百投百中的罚球等,都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过程。
你可以通过不断地回想,和在不同的环境中大量地练习来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你可以离开平时学习的地点,去别的地方回想材料,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你也可以把解题策略不同的题目混在一起练习,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锤子(只练习一种技巧),看什么都是钉子(用同一个技巧去解决所有问题)。
在搭建组块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瓶颈,之前合情合理的事情突然变得扑朔迷离。这时,你要静下心来,把问题和答案梳理整齐。这样,你需要的时候,才能把它们从你的脑海里调出来。就好比在一个商店里,只有排列整齐的货物才能让你快速地找到你需要的东西。
03
改掉你的拖延,不再给自己找借口
那些让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一旦我们想到那些问题,我们大脑中的痛觉中心就会被激活。
糟糕的是,拖延会成瘾,它所提供的片刻兴奋与解脱是乏味现实的避风港。因此,你会轻而易举地欺骗自己,上网查资料比看课本、做作业更能高效地利用一切时间;你也会自欺欺人编故事,找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推脱;直到学期接近尾声,你才会面对现实。
积习难改,一旦你深深陷入了拖延的陷阱,你就会习惯性地去寻求短暂而微小的快乐,渐渐失去以前的自信,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不再指望提高工作效率。
好在只要你看到了问题,然后做出改变,数不尽的积极变化就会铺展在你面前。你会爱上你曾经讨厌的事情,然后乐在其中。
想要改掉你拖延,你要明白了习惯是如何产生的。
习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信号,就是你进入「出窍状态」的触发点,信号本身没有好坏, 你的反应程序才是重点;第二个部分是你的反应程序,也就是你大脑在接到信号暗示时做出的常规性、习惯性的反应;第三个部分是奖励机制,习惯之所以得以发展和继续,是因为它能激励我们,让我们感到愉悦。第四个部分是信念,习惯的强大效果,来自你对它的信念,你想要改变习惯,你就要改变你内心深处的信念。
想要改掉你的拖延,你要找到并改变你对信号的反应,培养习惯,循序渐进。同时,你要给自己奖励机制,一旦成功一次就好好奖励自己。研究表明,一个小小的自我称赞,比如「好棒,好厉害」,就能重启你的大脑重塑过程,而每工作一段时间,就给自己设定一个奖励,同样有效。比如,一到中午就去好好吃一顿。
如果你发现很难进入状态,也不要放弃治疗。有时候,你需要再坚持一下,把枯燥乏味的事情做上好几天,慢慢的你就会掌握到诀窍,发现自己在全新领域中越做越好。
最后,你要有「自己一定能行」的信念。你或许一遭到压力就想要回到原先让你更舒适的环境里,但是你要记得,对新系统效果的坚信不疑,能够然你度过难关,而巩固你信念之一就是发展你的一个朋友圈,相互鼓励,抱团成长。
心理对照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你要不断把你现在的状态和你期望达到的状态进行对比,看到自己的进步。你可以在工作和生活的空间里摆放一些能够让你联想到未来的图片,为你自己加油打气。
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是会逃避问题,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专注于过程——不要在意你是否在某一段时间里完成了作业,或是掌握了关键概念,而是持续行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你要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去到一个宁静的空间里,或是佩戴一副隔声耳机。这样,你就能更轻松地沉浸在工作里了。
04
通过间隔重复、比喻类比、创造意群、训练记忆肌肉,
加强你的记忆力
在大脑中,我们有两种主要的记忆系统: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其中,工作记忆是对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瞬时以及有意识加工的这部分记忆,最多只能容纳四个板块。
那么,如何把工作记忆留住,让它成为长期记忆的一部分呢?作者提出了间隔重复的技巧,不断地重复记忆,两个阶段之间休息一天,多来几次,延长整个练习过程,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下次,你想要背单词的时候,与其一晚上重复20次,不如反反复复地看,这样效果反而会更好。
你还可以通过创造一种便于记忆的视觉图像来代替你想要记住的关键条目。比如,你在记忆购物单上的物品(牛奶、面包、鸡蛋)时,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在你的家门口有一大瓶牛奶,面包掉在了沙发上,破鸡蛋的蛋清从咖啡桌上留流下来。这样做会不会好多了呢?
打造一个比喻或是类比也是记住和理解概念的好方法。通常,这个类比越形象,效果也就越好。比如,你可以把电流看成水流,把电压看成压力。当你看到电压把电流推向目的地时,就像机械泵在物理压力下把真正的水推出去。随着你知识的增加,你可以对你的比喻做修正,甚至抛弃已有,重新创造出更有意义的比喻。
创造意群是一个记忆的另一个关键,它能简化学习内容,因为大脑总是会借助熟悉的东西来记忆不熟悉的东西。至于数字,把它们和难忘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会更好记忆,比如对一个父母生日分别是7月9日和12月21日的人来说,记住07091221就易如反掌了。
常言道「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有一种肌肉记忆似乎和动手书写有关。
例如,第一次看到方程式,从中你几乎看不出任何端倪。但是,如果你有所思考地把它在纸上写出几遍,这个方程就会在你脑海中变得鲜活,且有了意义。如出一辙,有些学习者会觉得朗读问题和公式能够增进理解。
单纯在书中扫一眼这些公式,完全达不到你的理解深度。如果你把公式写下来,或是在考试、生活中运用这些公式,理解公式和解题步骤的含义,这样你才能牢牢地记住它们。
当你不停地重复,你的肌肉就会产生记忆,于是只要一个想法,即组块,能让你的身体随之而动,而不必总是要回想击球的所有复杂步骤。同理,一旦你在数学和科学的学习中明白了原理,你就不必反反复复地向自己解释方法。
你在短时间内做出复杂的决定,要关闭自己的意识系统,转而依赖于久经磨练的直觉,倾尽一切去利用根深蒂固的思维组块。这需要你在练习中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库的,在练习中形成了从宏观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
有时,你需要下更大功夫才理解事情来由,可你一旦对这些信息进行组块,就可以颠来倒去地把玩这个组块——让它走上创造之路,到达你未敢想象过的风景!
以上就是全书的精华。
在离开学校后,你要借助大量的自学来掌握新的知识。因为不管你的老师有多么优秀,你的课本有多么经典,你只要溜去看看同一领域的其他书籍或视频,你都会发现单从老师或课本中学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事实上,每门学科的维度多元而立体,仅这一角就联系着很多其他有趣而迷人的课题,你都可以选择了解。并且,当你主动剖析学习材料,主动和你周围的人分享, 你也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吧, 只有走过囫囵吞枣的阶段,迫使自己直击问题的真正要害,而不是借机炫耀,你才能在毫无意识中发生改变。当你回首过去,你会发现在不经意间,就走了很长一段路。
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了解学习,爱上学习,完成学渣到学霸的逆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