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精读10:天命

2022-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Sally_Lee

在奕䜣和慈禧的坚定支持下,曾国藩进入了一生之中难得的顺境。

政治和筹饷的优势下,曾国藩决定分三路大军,开始对太平天国进行全面反攻。

中路仍由弟弟曾国荃沿江直下南京,攻取太平天国首都;

东路,李鸿章创建淮军,以上海为根据地,进军苏州、常州,收复江苏全省;

南路,浙江巡抚左宗棠率领楚军进军浙江,收复杭州。

看似万事兼具,但却是应了曾国藩的一句话:“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在全面反攻太平天国的战役中,三路大军将领不同,打法和战术也是截然不同。

李鸿章借上海地利之便,让淮军从武器到训练都快速西方化,迅速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用西洋开花大炮拿下苏州、常州等名城,战功赫赫。

左宗棠也非常不凡,先后收复了金华、富阳,攻占杭州。

唯独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进展并不顺利,原因有四:

其一,曾国荃用兵太锐,进军快速,丝毫不顾及一起打配合的援军,导致进军之初就形成一支孤军深入之势,曾国荃的无知无畏和不服管教,颇令众将士不满;

其二,南京城墙过于坚固,曾国荃一贯以来的打法是围绕营盘挖好壕沟,围困之后耗着时间不战而胜,然而南京城墙是中国第一大城墙,规模及其宏大,曾国荃一下傻了眼,南京九十六里城墙,不要修七百里的长壕和高墙吗?事已至此,倔强的曾国荃只好硬着头皮先挺下来,等待援军前来相助;

其三,疫情蔓延,恰逢此时,一场严重的瘟疫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和蔓延,霍乱病菌随着外国船只逆长江向内扩散,通过湘军水师的补给线,传到曾国荃的大营之内,使得这场雨花台战役更为凶多吉少;

其四,军饷补给锐减。大军围城靠的是消耗,围困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免不了要大量消耗。曾国藩从大势上判断城内的李秀成部队挺不了太久,只要弟弟能坚持一个多月即可。谁知在这关键时刻,军饷供应却出了意外。

曾国藩重新得到重用后,果断地将各个利害位置都更换成了自己人,林则徐的女婿江西巡抚沈葆桢是曾国藩的嫡系,因为防守广信有功,被曾国藩一路破格保举上来,凭良心讲,曾国藩保举此人也是有自己的考虑,希望江西能够踏踏实实地为湘军提供军饷。但没成想这个沈葆桢是个极有主见的人,他想要在江西这片土地上建立属于自己而不是曾国藩的功业,于是决心在军务上不再依赖湘军,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本省军队,建立军队需要资本,因此他并未和曾国藩商量,每月截留四万军饷,用于本省军队的筹建。

关键时刻自己人掉链子令曾国藩十分愤怒,一边保佑弟弟平安,一边愤恨沈葆桢恩将仇报,沈葆桢的举动如同扎在曾国藩心里的一根刺,彻夜难眠。

但曾国藩时时处处仍以圣贤之心修炼自己,认为如果怒他人之拂逆,必欲使之从之,那么就会采取霸道手段,诛锄异己,时间就了,就会变成不可一世的权臣,给自己带来祸患,因此,经过反思和调整,虽然幕僚们纷纷大骂不已,曾国藩却以一种非常理智和平和的心态对待此事。

但随着南京围困的一再拖延,三年过去,曾国荃仍未有进展,天下人开始议论取笑,目光都聚集在南京,看“曾铁桶”围城,曾国荃为了拿下南京城立功,想尽了一切办法,却毫无进展。粮饷跟不上,湘军的纪律也开始一天天坏起来。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江西巡抚沈葆桢有一次上奏朝廷,提出江西全省的厘金应全部归本省自行处置。上一次争饷,曾国藩已经忍了,这次涉及的金额非常之大,加之弟弟的艰难处境,曾国藩决定不再忍让,便上奏一封,将矛盾彻底揭开。

谁知朝廷并未如他所愿给予支持,因为当时除南京以外,其它地方大局已定,拿下南京只是时间问题,同时,朝廷的注意力已经开始从对付太平军转移到对付湘军。在曾国藩与沈葆桢的矛盾中,朝廷选择偏袒沈葆桢,因为,这是一颗可以牵制和制衡曾国藩的棋子。最终,朝廷判定江西的钱,曾国藩和沈葆桢一边一半,表面上看,政府左右为难,实质上,这次斗争的结果,沈葆桢获得了胜利。

曾国藩敏锐地捕捉到了朝廷的用意,开始明确了功成身退的想法,并规劝弟弟不要急功近利,成事在人,谋事在天。

如果说年轻的曾国藩是“人定胜天”的倡导者,中年后的曾国藩则开始认“天命”,他开始领悟到,人力其实是很弱小的,在给弟弟的信中,他写到:愿弟常存畏天之念,而慎静以图缓之,则善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