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问题随感
一个人的经济基础是他作为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所以一个男人的事业在他的生活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地位。没有物质基础,一切都会坍塌。
我为什么在时时刻刻担心着自己的未来呢?不要老是担心未来,担心下一秒,担心下一次,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别再担心和人没话讲了,各种事情总在发生,话题也随之产生。随机应变这个词太好了,我要能达到这种境界。把你正在做的和正在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能让自己活在当下,能摆脱对于未来的恐惧,摆脱未来的阴影的纠缠不休。或许本来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就是长期操练出来的,或者说是长期在环境的影响下浸泡成的。
我想干什么,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比如吃穿住行,做爱。这是首要的,先满足这点再来说其他的吧。其次,在这基础上,能有更多的精神生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后者才是可有可无的。我只想生活得明白一点,在人群中活络开放一点,别太拘谨了。那些太高大上,太抽象,太思辨的存在与思维问题不适合现在的我去搞。没有一本书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认识和理解我的社交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的问题;这些毛病,或者不能说是毛病,可以说是残缺性,肯定无法彻底治愈;首先要抛弃这种思想:当准备好了或者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再来投入生活,这是绝对错误的观念。因为我们永远也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天。人只能带着残缺之身投入到生活的洪流中,唯有带着不完美生活才是出路。当你放下这个问题时,问题才不会纠缠你;你越对什么毛病在乎,这种毛病就越会围困你。完美主义对于我可能是一大毛病。
心理学和哲学的关系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是互相对立和彼此冲突的。可能只是人的问题,存在的问题才具有特殊性,也不一定,人的问题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普遍性表现在人性的共通性等这些内在性方面;特殊性表现在个性,人格,行为方式等这些外在性方面。所以要想比较好的解决人的问题,最好从普遍性入手,即从人性,物性,存在的本质入手。哲学虽然是统领一切具体学科的学问,但貌似也无法忽略由特殊性填充的无比丰富的具体内容。缺少了特殊性组成的无比丰富的内容,形式就不会存在;就像缺少了特殊性的普遍性变成了教条一样,比如在讲故事中,当你无法将大道理融入故事的情节中一样,脱离开具体故事情节的大道理只会变成纯粹说理的教条一样有害且乏味;而脱离开以主旨表现出来的核心思想的纯粹故事情节一样,那是一些杂乱无章,琐碎的细节而已,毫无章法,没有统一性,只是杂多而已,没有更多的价值。前期还是从具体出发,从特殊性出发吧,慢慢向普遍抽象的领地进发。所以这么说,显然心理学提供了足够多的事实案例,利于自己循序渐进地获得智慧,切记贪多,贪难,贪快,贪走捷径。
所以没必要纠结到底是哲学还是心理学,你自己会把自己带到那条只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上,且这条路只是自己才会走的独一无二的路。心理学和哲学只是人为割裂开来的学科而已,而具备问题意识的人是不会在意这些区别的。只是尽快要进入问题的核心深处,而不是在门口徘徊,不然你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