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乐园陪伴教育——安安静静的开始
明乐园安安静静的开始了,没有鞭炮的洗礼,也没有亲朋觥筹交错彻夜的庆贺,就和我前几年开店一样,于某一天早上,周围人突然发现街上多了一家店面,于是长达5年的守候,直到被房租压垮,被网络横碾。我不知道明乐园即将的命运是什么,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陪伴每一天。
昨天正式开始,2017年11月28日,不是什么特殊日子,除了这个8沾点“發”外,其余没有任何特殊。前几天在群里发了消息,本身也没抱太大的希望,现在既不是开学季,也不是寒暑假,孩子该安顿的都安顿了,父母该做出调整的也都调整了,估计很难招到学生了,但我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班也不得不开。
可结果却很令我意想不到,在这我要感谢班级群里宝妈宝爸的支持,先后有十几位家长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转发明乐园的消息,有四十多位家长,在群里发送文字表示祝贺。特别要感谢的是壹哲妈妈,正是因为有壹哲妈妈及时的点拨和后续多次指导,才促成了我的网络宣传开始,让更多人的家长知道,明乐园已经开始了。
发完消息后,有五位家长,私聊询问托管具体情况,有的还帮忙出主意,热心建议:现在快到学期末了,是不是给班里孩子打包,让托管班快速打开局面,以摆脱新开班没有名气的弊端。但我拒绝了,我不是不想,而是不能。首先班里的家长愿不愿意打包,这个我说了不算;其二,我不能保证陪伴好所有孩子,群体性来的,一旦服务不好,也会群体性流失;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这个做法与我的理念不同。
我坚持的是陪伴教育,必然秉持的是小而精的原则,我必须让陪伴老师的关注度能够分散到每个孩子身上,让孩子感觉到尊重,从而发挥陪伴的力量,帮孩子启动自驱力,长久的坚持,会让孩子沉淀出自己的品格财富,这个不是简简单单靠管理或者说教就能实现的,这个必须老师具有相当的情绪管理技能和为孩子付出足够的心血,最核心的是老师要有技能有时间有精力关注孩子。
最后感谢婉悦爸爸妈妈的支持,你们的信任使我在如此不利的时间开业时间,做到了0到1的突破,也请你们放心长久的陪伴,必然会涌现沉淀的力量,觉醒出孩子内在的财富。
昨天正式开始了,早早的就到校门口举着牌子等孩子们,虽然只有三个孩子,但我心怀澎湃。接到孩子后,我没有选择帮助任何孩子背书包,甚至以后,我也充分给他们机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做干预,让他们学会为自己负责。
勤劳的安老师孩子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学会依靠自己。
因此,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会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孩子能自己做的事绝不代替孩子做,那些动不动帮助孩子做事的家长,是及其不负责任的懒人,如果我们替孩子做的太多,看似自己很勤劳,其实是懒于动脑,教会孩子做更困难,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精力投入,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孩子的事做起来也就是顺手而为罢了。大人长期这样做,无疑是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体验发展出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更甚者有的孩子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认为自己理应享受特别的服务。
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娇纵大的孩子,被娇纵大的孩子总觉得世界欠他们的。他们从小就被训练的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力去操纵和烦扰大人满足他们每一个愿望。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想办法逃避责任,而不是培养自己的独立和能力。这也是现在中小学生自杀率逐渐增多的原因,他们一旦不能操纵别人,就会感觉自己受到了抛弃和冷落,自杀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控诉,用自杀行为表示对冷落自己的人的谴责,在他们的遗书里往往充满着自己所受的委屈倾诉,仿佛全世界都欠他们的。凡是那些被娇宠大的孩子,成年后也是非常自私,只想着索取,在和人的交际中会过度的夸大自己所处的困难和悲伤,从而要求索取控制他人,一旦不能达到目的,又反而心生怨恨。
我也不严厉的对待孩子,那些依靠惩罚管教孩子的家长,看似短期内管教住了孩子,可一段时间后孩子必然会出现反复,而且从长期效果来看,长期受到惩罚管教的孩子一般会出现四种心理结果:例如,愤恨,甚至报复、反叛,最可悲的是退缩。孩子干事开始偷偷摸摸,尽量不被家长知道,有的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我不是好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成年人也一样,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受到惩罚是怎样想的,哪一次是因为惩罚而真正改变的。
我也不过度控制孩子,当大人用过度控制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时,孩子们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终为孩子的行为负责。用这种方式有个极大的弊端,就是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当大人不在场时,孩子就会选择不做。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人人说自己的孩子,自己在时孩子还可以,自己一旦不在身边,回来后发现交代给孩子的事都没做。于是这些成年人常常责怪自己的孩子没有责任感,而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控制在训练孩子不负责任。
每次和孩子接触,把握这些原则,尊重孩子,对孩子负责。在陪伴的路上慢慢摸索,保持空杯心态,在不断学习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