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与创新
教育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在一个贫富分化的环境下,教育也可以包装和造假,要知道大多数人出生时的智商跟并没有多少差距,但是随着生活环境,经济条件,教育阅历以及社会经历的不同,人的思维跟智商就会出现明显的距离。能给自己镀金的都是那些拥有权势和经济条件的家庭,可以找辅导老师,可以额外培训,可以家教,可以上私立贵族学校,可以出国留学,总之只要有了钱就可以有很多种选择的权利以及提高分数,提高自身含金量的途径,那么公平就显得难能可贵。
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孩子分数明显都高?这从历年高考分数相关调研数据就可以知道;再想,为什么城市里的孩子分数要比农村的高?这些问题的结果并不是偶然。为什么高考录取分数会在不同地区设定不一样的标准和等级,这些足以说明问题。难道仅仅靠那些分数上的标准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优劣?而这个标准又是什么?依据什么而制定的?相信也只是一个宏观综合性的参考。
现在很多人都大学毕业,上大学甚至读研究生越来越接近原来的九年义务教育,存在普遍性和经济性,区别在于有的家庭孩子即使有同等智商和学习爱好,但也承担不起持续经济支出和时间上的损失。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比如农民家庭就像是赌博,对一个人的持续学习能力,对人的性格和社会关系,对未来的收益回报的下注;而处于社会金字塔中上游的人家,有经济条件有精力时间,就可以选择一直读到二十八九三十岁,人家叫教育最大化,在镀金的同时也并没什么损失,因为国家教育制度及企业已经铺好了路。从投资角度来看二者在风险上天差地别,前者永远处于风险失控的状态,而后者只是旱涝保收的机会成本,所以从这点上来看前者就是在赌博,而后者,仅仅是顺应潮流的教育投资。
一直倡导的社会各领域不断创新只会在小范围内探索前进,科技创新体现在当年通信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之间,运营商巨头群起围攻免费的即时通讯软件,经过激烈的碰撞最终即时通讯软件,移动互联网建立,但是这种创新并不会停歇。那么人才教育的创业又应该怎么体现?具有名牌大学学历,优质教育经历背景的人可以名正言顺进入好的企业享受高薪和舒适的工作待遇,那么那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应该承受资本家和商业化经营运作的炮灰,被无情压榨吗?那些没有经历过优质教育,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人就应该被社会无情抛弃吗?犯了错难道就没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吗?何况这也不是自身所范的错。很多企业招聘动不动就打起正规大学毕业,统招学历的大旗,就算你是正规大学毕业也难逃被压榨的结局。如果真的论工作能力和智商,这些人之间的差距难道真的就那么大吗?大学毕业平均25岁左右,而且在逐渐年轻化,我认为这就是人类智商进化与教育制度优化创新后的结果;那么教育后的出路又在哪里?工作机会在哪里?人才聘用的创新又体现在哪里?
原创:西北孤鹰
收录:不染简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