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郁达夫情史》有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多情累美人
《郁达夫情史》作者少鸿,全书是以描写郁达夫的情感历程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这本书在反映郁达夫与黑暗势力作斗争,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的同时,着重描写了他与四个品貌各异的女子的情感纠葛。
既然是小说,很多故事细节多是作者的想象,但是基本框架是符合史实的,而且文中记载了郁达夫大量的诗歌酬酢以及他个人极富自我表现色彩的自叙传小说,所以很多时候我宁愿相信小说里郁达夫的形象就是郁达夫真实的形象,就算有差别,也是八九不离十吧。
这部小说从郁达夫最初于日本留学写起,那个时候他应该才十八九岁吧,正处于少年人最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的一生不够漫长,人到中年,死于非命。但是这复杂纠葛而不甘平凡的一生,透过书本我仿佛触摸到了这个曾经在中国历史上,中国文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作为局外人,我们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这种感触。人的一生曾经执着过,追求过,快乐过,痛苦过,一直延续到死亡,到后来是非成败功过自己已无心再去思量,全部都由后人来评判。
读《郁达夫情史》有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多情累美人若说起郁达夫这个人,用一个词来形容,可以说是率真。这种率真引申而来是赤子之心的体现。从前张充和评价沈从文是“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句话来形容郁达夫亦不为过,甚至在很多文人身上我都能看到这个特质。作为一个人,他不可能完全是遗世而独立的脱离于人的,他可能是在某一个方面具有的特质,与很多人产生共鸣。因此,在郁达夫的身上我能看到看到很多一般人的影子,一个多情的男人,一位激情澎湃的作家,一名无畏无惧的革命者,一位心怜爱妻的丈夫,一位慈爱的父亲,一位孝顺的儿子……这所有的角色,构成了郁达夫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不再是文学史课本上那个简单的单薄的名字——郁达夫。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脱离于文学史的神龛,将他置于我们普通大众的视线之下。原来只供泛泛而谈的人物,突然感觉亲近起来,是隔着近百年的时光啊,是隔着黄泉与耀日啊,是隔着这世事变迁,京华烟云,我穿过这百年来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眼就看到了你。
郁达夫的率真有的时候陷于冲动,而像一只刺猬,极容易伤害到身边的人。而他身边所缺少的正是那能真正懂他,包容他的女子,但有的时候过于包容反而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是借助于一种表现形式来抒发自我,如果你毫无原则的退让软弱,他亦觉得自讨无趣而生出一些自我愧疚来。这种情形极适合郁达夫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孙荃之间,起初我并不了解郁达夫,在郁达夫的《茑萝行》里,我看到的只有妻子的软弱无能与丈夫的暴虐残忍,这关系本来就是无所谓平衡,更像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那个时候我并不了解郁达夫,只觉得这就是封建夫权的体现啊,对于自己的妻子极尽残忍而毫无尊重,尽管事后悔悟又如何?加诸于一个弱女子身上的伤害是那么容易可以被消除的吗?可是在真正理解他这个人之后,虽然这个缺点并不能因此而抹去,但是却能理解了。大男子主义的性格,家庭里暴君,遇到真正心爱的人却也愿意妥协退让。
王映霞也曾说郁达夫有的时候就像一个孩子。这就是说他高兴时便极快乐,不高兴时就表现出来,变脸就像六月的天。
读《郁达夫情史》有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多情累美人王映霞与郁达夫的感情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吧。彼时郁达夫已至而立之年,因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沉沦》而一举成名,成为当时文坛上众相追捧,光辉闪耀的存在。而王映霞在未与郁达夫相遇时,就已经被他的文采所深深折服,所谓偶像光环不过如此。对于女人而言,年轻就是资本。一向以美貌著称的王映霞被时人称为“杭州一枝花”,再加之以大家闺秀的身份,王映霞与郁达夫的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了,难怪当时有“富春江上神仙侣”的佳话。他们之间一开始的相处应该说是非常快乐欢畅的,于双方而言,才子配佳人,相同的意趣更是必不可少。
一段感情要真正走下去,势必要经历无数的风风雨雨。他们最终没能走下去,落下个离婚的结局,这本身令人叹惋。但是感情的事从一开始产生裂痕,它就很难去修复了。心上惹了尘埃真的拂拭就有用吗?不过是自我欺骗而已。二人情感的破裂,除了许绍棣的介入之外,还有二人本身价值观的不同,这或许才是根本原因。从小家境优渥的王映霞,只想过舒服惬意的生活,对那个时候其他的底层民众并不关心,她只关心自己的丈夫是不是足够在意自己,而郁达夫,母亲和哥哥相继死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郁达夫的尊严与傲气绝对不会忍受,而且他本身就是个多情且富有同情心的人,所以他才不可能做到对抗日置之不理。两人目标理想的分歧是造成他们婚姻破裂的根本原因,而郁达夫的性格则最终推动了他们的离婚的进程。
郁达夫的率真还体现他的不吐不快,无论是对于反华言论,还是对于国民党的压迫,甚至于怀疑妻子的不忠。体现在他的文字里就是略带暴露的倾向,不仅揭露别人,更暴露自己,如此说来,倒有点像巴金《随想录》对自我的剖析。不过他的率直和冲动总是相行不悖,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将自己赤裸裸的暴露在群众面前,当他在报刊上公开指责王映霞时,这无疑刺激了王映霞,让王映霞觉得颜面尽失,于是这段婚姻也就因此走到了尽头。
如果说郁达夫感情经历中,谁才是最合适他的,无疑是李小瑛。作为郁达夫的红颜知己,李小瑛不仅支持他的事业,喜爱他的文字,还有一种他人难以企及的默契,不需要语言来表达,双方即心照不宣。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战局的变化,李小瑛不得不离开,而郁达夫为了躲避日军,也只得隐姓埋名的生活。但是世事难料,在抗日战争结束不久,郁达夫身份已经暴露,在被日军欺骗以后,无辜遭到了日本宪兵的迫害,并至今没有找到他的尸骸。
郁达夫最后一任妻子何丽有,史实记载不多,也难以知道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彼时郁达夫已经四十多岁,在经历了种种情感挫折后,依我所想,他如今只想寻一普通女子过一种平凡的生活。所以情感纠葛可能也没有什么,主旋律应该是平淡的生活吧。
上述已经提到四位与郁达夫有过情感纠葛的女子,其实应该说是五位,那就是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时期遇到的女子藤内隆子。那时候的郁达夫正值风华正茂,却也忧郁孤独,他独自在日本东京上学,寄居于学校附近的藤内家,藤内隆子即是房东的女儿。从郁达夫的成名作《沉沦》,我们能够对郁达夫当时的生活心理状态窥见一二。身处异国的孤独寂寞,弱国子民的自卑无奈,难熬的性压抑与性苦闷在这一时期始终伴随着他,而遇见藤内隆子,无疑是给他苦闷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善良美丽的隆子不像一般的日本女子那样对他避而远之,嘲笑他是支那人,而是在生活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遇到如此女子,郁达夫如何不“沉沦”呢?在我看来,隆子可以说是郁达夫真正意义上的的初恋吧。出自于少年人发乎情而止乎礼的纯洁的爱恋,伴随着种种矛盾与忐忑,亦有甜蜜与欣喜。仿佛初恋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总是难以忘却,他对隆子的情感亦是崇高的,在时隔多年,他重回日本后得知隆子嫁给了友人,不是嫉妒愤恨,而是衷心祝愿,心想这真是最好的结局。
纵观郁达夫的一生,他是这样一个男人,率真,冲动,多情,忧郁,他是一名才华横溢的作家,也是一名无畏无惧的战士。总体来说,他的一生绝不是虚度的一生,以著作等身传之后世,又以个人行动积极抗日,在这些方面,他是无可指摘的。唯一的也是最难评判的即在一个“情”字,正如他的诗所言“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多情累美人”。郁达夫的一生离不开情爱,而情爱也成就了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