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心情随笔

只可惜你的爱好不是你的特长

2019-08-16  本文已影响6人  刀仔的仔

《异国他乡》是毛姆的小说集《第一人称单数》里的第五个故事。讲述的是犹太人费迪的侄子,放弃优渥的家庭条件和父母安排的政治发展道路,离开家乡前往德国学习钢琴,最后因为天生没有造诣而举枪自杀的故事。

那种轻描淡写的画面感是直击心灵的。就像在《异国他乡》里毛姆说:我的年轻时代很快就过去了,我也成了一个中年人。

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可以称自己老了。我写书和剧本,我四处旅行,我的人生经历也日渐丰厚。我曾恋爱过,后来又摆脱了这场感情。

毛姆少有在小说里描述自己,这种浮光掠影的描写让我眼前浮现一个优雅气质的沧桑老人,同时想起另一个同款男人,德国国家足球队教练勒夫,既温柔又幽默,穿衣时尚又得体。

如果把写作也看作一项艺术,那么艺术者之间定然是惺惺相惜的。我们对于艺术大师略有耳闻,但是对于艺术本质却没有慧根。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若如今的艺术大多追求每个观赏者自己的感受又如何客观判断评价一个艺术品的好坏?

我回答到:艺术是一壶烈酒,酒性不好的人是喝不了的。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和自己独特的鉴赏水平,艺术本身就不是客观的,艺术是个故事,创作者和每一个观赏者都是讲故事的人。

艺术是一壶烈酒,酒性不好的人是喝不了的。便是毛姆告诉我的道理。

主人公犹太人费迪的侄子乔治,一直被家人给予厚望,犹太人能够有这样的家庭地位实属不易。像大多数家庭一样,父母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既定的路线去发展,私以为这是对他最好的归宿和安排。

家境殷实的家庭可选择度和自由度不成正比。父母希望乔治进入政坛,而乔治自己则钟情于钢琴。彼时艺术家的地位还没有那么高,何况钢琴家默默无名也是一贫如洗,即没有经济收入也没有社会地位。

父母终归是执拗不过孩子的,乔治去了德国,哪怕父母要断掉他的经济来源,他对于钢琴的热爱和执着也不曾动摇。最后双方约定尊重他的选择,前提是在约定时间回家后,会让专业的大师级人物和全家亲朋好友点评他的钢琴水平,若被大家认可,则可以继续他的钢琴之路,否则按部就班听从安排。

他在德国学习的日子过的清贫人却油腻,和纤细气质的钢琴家形象格格不入,这是毛姆对他外貌的描写。他不再风华正茂,甚至大腹便便,但是对于钢琴的热爱依然不减,至于钢琴的水平,毛姆也形容不出所有然。

但是后来当地出名的钢琴家在弹琴的时候毛姆形容那个曲调听起来轻柔又壮美,让人想起夏日傍晚明亮的满月。美好的音乐、人物、文字、都是具有画面感的。乔治弹钢琴的时候大家就没有如此的代入感。毛姆没有说乔治弹的不好,他只说他找不到那种曲调的感觉。

钢琴家的评论也是真诚而中肯,“如果我认为你具备一个音乐家的素质,我会毫不犹豫地恳求你放弃其他一切去从事音乐艺术。艺术是至高无上的。与艺术相比,财富、地位和权力根本不值一提。”“我们这些从事艺术的人工作最有价值。我们使生活有了意义。而其他人只是我们吸取灵感的来源而已。”不失客观,也不失艺术家的孤高,却又让人无法反驳。

同样是演奏,在影片《钢琴家》里,犹太人 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在德国军官面前弹琴,在德国纳粹面对犹太人烧杀掠夺不曾动摇的时候,还是对他网开一面,那就是对于艺术的尊重。

总有人分不清爱好和特长。一个同事在酒桌上被领导问及特长,为了响应酒桌气氛,他说我的爱好是喝酒。后来被灌的不行人性,在清醒的时候他自嘲道我的爱好不是我的特长。

乔治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爱好,但是不是每个人的爱好都是自己的特长。

理想可贵,自知更是难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