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饮料,仅仅因为好喝?了解饮料那些事,让孩子养成批判性思维
文|弥小木
这是一本会引发讨论的书。
收到书的时候,从不看书的娃他爸,问了我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你选这样一本,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书?”“因为你爱喝饮料,给你看的。”
其实不是。
作为曾经的奶茶爱好者,现在与甜食保持距离的人来说,读这本《我们为什么爱饮料》,是想了解更多关于饮料的事,也想有更多的内容和孩子分享饮料的事,学会批判性看事情。
在《我们为什么爱饮料》里,作为剑桥大学生物医学博士的亚历克西斯•威利特,介绍了水、乳、冷热饮以及酒精类饮品的相关内容,会看到很多的数据支持,也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观点。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去年秋天,对朋友圈刷屏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有些不懂,因为不喝奶茶已经很久了。
关于奶茶,在《我们为什么爱饮料》里也有介绍。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奶茶?有喜好,有情怀,也有其他原因。偶尔喝一杯奶茶,没什么大问题,就像亚历克西斯•威利特说的“不管喝的是什么,好好享受。”
但如果经常喝,或者健康不允许,仍旧爱奶茶,那就要有所改变了。奶茶不喝,其他的茶饮可以替代吗?
关于茶饮,发生过一件有意思的事。一次外出,没带够水,孩子渴了,到便利店买水。又想喝点有味道的,孩子选了一款茶饮料。结果到家一看,所谓的茶饮里,再次见到高“糖”的身影。
迈克尔·莫斯在《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里,提到“我们进食大量的奶酪不是偶然事件,而是食品加工行业不断努力的直接结果。”这句话放在各种饮料上,也适用。在《我们为什么爱饮料》里,能看到一种饮料盛行背后的利益营销。
除了“健康”的茶饮,还会有“健康饮品”的概念。但是,真的健康吗?看《我们为什么爱饮料》里,各种五花八门的饮料名称,再看亚历克西斯•威利特的一一解释,会对“健康饮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做到像亚历克西斯•威利特那样深入的了解,但是可以看配料表。很多饮品,看一眼配料表,就会一目了然。
最好的饮料,包括水。关于水的那些事,《我们为什么爱饮料》里也有分享。
你好,水
有人关注的问题,大多时候会有相应的产品应运而生,以便解决人类的需求。
人们对于饮用水的困扰,早两年的时候,出现过很流行的滤水器。就算是现在,也能听到广播里的滤水器广告。滤水器真的有用吗?看《我们为什么爱饮料》里的这句话:
真的需要滤水器吗?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居住在哪里,以及你对水质的期望是什么?
看完他的表述,以及在《我们为什么爱饮料》里对滤水器的深入解释,对于滤水器,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就算跟风,也跟得有理有据。不过,看完这本《我们为什么爱饮料》后,很可能会降低购买欲望。
每一种产品的背后,都有一定的营销逻辑。在《我们为什么爱饮料》里,会看到各种数据,这些数据哪里来?在书的最后,有53页的参考文献资料,读起来很有信任感。
合上书,对市面上出现的新兴产品,带有自己的思考,学会批判性思考,这或许是读《我们为什么爱饮料》最大的收获。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我们为什么爱饮料》里的内容,一定是百分百准确吗?随着时代的发展,没人能保证,就算作者也不能。但是,读这本《我们为什么爱饮料》,能给人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从饮料开始,延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为什么读这本书?还有一个私心,能更全面地和孩子聊“饮料”这件事。健康,离不开正确的饮食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大量的信息,各种营销广告,看到本质,慢慢地让孩子学会分辨。
有一次等电梯时,看着墙上的奶酪广告,孩子说她的同学们都在吃这款。大家在吃的,一定都是好的吗?一定是适合自己的吗?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需要什么,也是一种智慧。而这种智慧,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我们为什么爱饮料》里提到的营销,提到的数据,分析各种饮品的本质,属于这部分的知识。看完这本《我们为什么爱饮料》,和孩子聊“饮料”,有了更多的内容支持。
下次看到市面上新出的饮品或其他产品,孩子或许会有自己的思考,哪怕有一点点也是好的。《我们为什么爱饮料》里有几个问题,倒是可以常常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
这项研究源自何处?
研究者和资助人分别是谁?
符合谁的利益?
带着这些问题,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产品,多一种看事物的角度。为了健康,其实,我们可以多做一点。比如,阅读这本《我们为什么爱饮料》。
我是弥小木,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