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之观后感
题记:小孟同学第一次写影片,感动了我,由此纪念她的青春期!
想去看的原因是,我很喜欢的辩手姜思达在微博很走心的发了一个影评,他把他做成了视频,看的我很感慨,于是决定去看这部电影。
看完之后整个人都很难受,心里闷闷的。
每一次成长都是无数次妥协换来的。
回忆起来很多场景都很深刻,但想起来最难过的是,在长长的巷子里,女孩单薄的身影站在单车上声音明朗却那么悲伤的问:“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其实好多片段都让我看的心里一揪一揪的,父亲用打骂去逼出孩子的道歉,却又用泪水求得孩子的同情。整个片子最让人难受的就是,你说不出谁是错的,真实的从每个人的角度去想,无法百分之百的说出他就是不对的。
《狗十三》它和所有的青春电影一样,让你猛然回忆起自己年少时候的模样,也和所有青春电影不一样,只有它会让你想起,青春生活里委屈而愤怒的时刻。小孩子看不懂权威,小孩子也分不清对错,小孩子们被迫接受着父母指导下的一切,小孩子被告诉你要懂事,可是懂事的定义是什么,是做让家人觉得顺心且方便的事。李玩的爷爷弄丢了李玩的狗,在全家反复的寻找后,李玩的爸爸又重新买来了一只狗,告诉她,这就是你走丢的爱因斯坦,你必须接受它,如果你还要继续发脾气,那就是你不懂事了。李玩挣扎了,离家出走了,喝酒了,被父亲打骂了,看到了一家人为了找她焦头烂额的样子,最后父亲抱住了她,告诉她我很爱你,可你要懂事。于是她接受了,她假装这就是她走丢的爱因斯坦,她和解了,小孩子的痛苦在那一刻似乎被掩盖了。
影片里有一句话“你这是要逼死我们,你爷你奶还不如一只狗”成年人无法理解这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多大的压力,她没有办法再生气了,因为仿佛一切都是她的错了,当你不接受他们自以为善意的补偿时,你就成为了一个冥顽不灵,一个不能够体谅家人的罪人,可是你懂事了,谁来懂你呢?
大部分人对于青春的回忆,都绕不开一句话:“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杀伤力实在太大了。长辈的这句话直接把自己摆到了一个绝对正义的地位。你必须听他们的话,否则就是不听话,甚至是不孝顺。至于你心里的真实想法,“小孩子嘛能懂什么”。中国家长最喜欢夸孩子的话不是“可爱”,不是“聪明”,是“听话”,是“乖”,是“懂事”
对于女儿和狗,父亲都选择了暴力来“驯化”
整个影片最残忍的片段是李玩在酒桌上被逼吃狗肉的戏,这个戏里,父亲选择了沉默,李玩也选择了沉默,父亲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女儿吃下了狗肉,然后再次和他的朋友笑着举杯应酬。
女儿将老母亲差点弄丢,是一顿暴打逼着认错,小儿子将母亲的头弄伤,是一阵安慰不用认错
当爷爷奶奶说女孩儿的名字随便起男孩子的名字不能随便糊弄的时候,他的脸色变了;
在酒桌上,不知道李玩对牛奶过敏,还让李玩喝酒,结果之后面对李玩的回怼,无言以对,他的脸色变了;
在去天文馆这件事上,谎言接着谎言,面对女儿的离席,他站起身子,脸色变了;
当听到女儿报送重点高中之后的唯一要求是想知道狗肉店是哪一家 去了流浪狗收容所之后明白第二只爱因斯坦为主人绝食而死之后,他的脸色变了;
他听到他要应酬的朋友要求女儿吃狗肉的时候,他的脸色依旧变了。
这说明他全都明白,这些都是在伤害女儿,但他都选择了沉默,并在之后的日子里继续选择这种伤害。
就像李玩最后无奈的一句“以后这样的事还多着呢。”
这部影片太复杂了,可能每个人看到的点都不一样,但是就我来说,我看完只有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前面我说了很多很多,这是我看完电影之后闷得慌的原因。但事实上我哭的最惨最不能克制的地方,是主人公叛逆的那段时间,对爱她的爷爷奶奶的态度,看着两位老人的无奈和自己迷路了还一口一句 娃儿快上车别冻着了。这才是我的共鸣,因为我也是那个活在自己的世界,曾经觉得他们对不起我,忽略了他们的爱的傻孩子。
最后 推荐大家去看这个电影
当然就像网上说的 看不懂的人 最幸福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真正的大人?
我们还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大人?
你一直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
父母一直在等你的一句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