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小雪”已至,“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亲爱的朋友,请和三五知己,呼朋引伴,来享用咸阳的美食。一年一度的咸阳美食节开始了。
作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商务厅和咸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项活动,“跟着美食游陕西”将在11月22日正式拉开帷幕,渭城区的北平街,中山街,清渭楼广场,这些承载了老咸阳的记忆的地方,将为我们呈献美食盛宴。
美食是最简单的快乐了。想象一下,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筋道白嫩的锅盔馍,青葱、糖蒜,红辣椒,驱寒温补,冬日的寒冽瞬间消失。脆皮油糕,外酥里嫩,香脆可口乾县的豆腐脑,长武的血条汤,彬州的御面,礼泉的烙面,淳化的饸饹,泾阳的馕饸,旬邑的花子馍,武功的旗花面,兴平的醪糟,三原的蓼花糖,每一种都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尝为快,不同的口感与味道交织在一起,酸甜苦辣咸,舌尖上的美味,大快朵颐,口齿留香,必定能品味出陕西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而通过各色的美食,我们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地方文化的积淀。每一种美食背后,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情感,蕴藏着千年的风土人情。
譬如礼泉烙面,其历史悠久,来头之大吓人一跳。据考此面起源于商末周初,因其存贮期长、方便携带、热汤冲泡即成面食的独特优点,被周武王选定为伐纣途中的军用伙食。久居关中平原的数万军士,背负着烙面开进河南,打败了商纣王,开辟了周朝八百年的天下,后人因此称烙面为“世界最早的方便面”。最早烙面兴盛于礼泉北部山区,早年间烙面并不是平常就能吃到的,由于粮食紧缺,烙面成为礼泉人过年时候才能享用的奢侈美食。当地童谣云:“弄啥好?过年好!过年买糖带买炮,烙面挂面能吃饱!”
譬如乾县的豆腐脑,据说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动用民工二十余万人,那时早间以喝豆浆为主食。有一名工匠劳作过程中,身上沾了许多石灰浆,因先一天晚上太累,未来得及收拾。第二天早上起来急急忙忙跑去喝豆浆。到了锅前,由于人多,大家挤来挤去,把工匠身上粘的一块石灰挤得掉进豆浆锅里。锅里的豆浆瞬间凝固成了块状,大家聚在锅前惊呆了,无人敢食,眼看早餐泡了汤,都抱怨工匠。工匠一看自己闯了大祸,就决定拿自己的性命来试食。结果吃到嘴里,发现味道更加鲜美,安然无恙,于是大家纷纷食用。后来,每天早上就往豆浆里故意放一点石灰来做这种食品。再后来又有人加入醋、盐和油泼辣子,发现味道更是鲜美可口。于是,豆腐脑就这样开始在乾州这个地方传下来了……
所有的美食,吃的是粮食,品的是生活,忆的是历史。那沉在缸子里的,洁白如脂,沉积着时光浅静,岁月清和;浮在碗里的,则是生活的味道,酸、甜、咸、辣,五味杂陈,历久弥香!
渭水涛涛迎宾客,美味滋滋传文化。欢迎大家来咸阳,舌尖上的美味给你最简单最纯粹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