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黄磊的女儿才知道,父母规划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
文 | Annie妈,来源 | 女儿派
前几天,带女儿去学跆拳道。
经过一家XX少儿精英教育机构,宣传语很吸睛:“人生无法重来,成长需要规划。”
身为一个中年老母亲,对这种话题得有多敏感,谁没有些悔不当初的时候呢。
比如我一直很懊悔当年没有坚持自己喜欢的中文、传媒类专业学了理科,很多年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这个行业。
现在的孩子们面对的竞争更激烈,别说走弯路了,哪个家长不是恨不得自己能帮孩子直线起飞。
我决定要去了解下所谓的“精英教育”的业务。
意思明白了个大概,他们要做的事,就是由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为孩子做一些兴趣爱好和能力的测试,因人而异地帮助孩子做科学规划。
一个教育机构到底能不能帮孩子办到先不说,但这个理念我深以为然。
2
我的一个朋友是位小资女青年,对上小学的女儿要求比较松。
当她听说公立小学每天放学写作业要花上2-3小时,就开始发怵。
果断将孩子送到了一所私立学校,这下家庭作业是轻松了不少。
但是有一天,女儿回来说:“妈妈,我们周末做的校运动会logo设计失败了,嘉嘉画得太好了。”
图片来源:电影《圆桌》
第二天,女儿说:“妈妈,嘉嘉在澳大利亚AMC数学竞赛里拿了二等奖,全国的哦。”
隔几天,女儿又说:“妈妈,嘉嘉英语又是满分100分,我觉得她能考200分,没有她不会的。”
圣诞节的英文音乐剧,嘉嘉扮演冰雪女王,丝毫不怯场,还带着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的优雅发音,看得台下家长们是点头如捣蒜,恨不得自家孩子,三天能学成这样。
我的这位朋友终于坐不住,决定要八卦一下女儿的偶像:8岁女孩—嘉嘉。
原来嘉嘉从进入小学开始,已经在按照英国大学的入学要求在做学习安排。
嘉嘉很喜欢画画,想要成为一位园林设计师,几乎每个周末和假期里爸妈会带着她去徽州看古村落,去苏州看园林,给她讲背后的历史,作品的寓意。
嘉嘉每周都会去博物馆,艺术馆,走遍了省内的,就去省外,甚至国外。
图片来源:电视剧《厕所女神》
嘉嘉春节去了英国,到大英帝国的博物馆打了卡......
“人家过年去英国博物馆,我带孩子在家嗑瓜子。”
听她说完以后,我顺手将之前搜集到的少儿精英教育宣传单拍照传给她。
她沉默了一阵回复我:“我这算是活在解放前吗?到底是什么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3
对未来的想象,就像是为孩子的成长,装上的一双翅膀。
规划就是对未来的想象。
去年9月,有一个11岁的北京小姑娘万海妍在支付宝ATEC小程序挑战赛上一战成名,更让我佩服的是,她还拿到了阿里巴巴的Offer。
要知道阿里每年收超过10万份简历,录取率还不到百分之一。
支付宝的老板对万海妍说的是:“阿里巴巴永远为你敞开大门。”
家长们开始研究: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怎么学的?
人家小学生都能用软件开发游戏了,为什么我家熊孩子只会玩游戏。
写个家庭作业还得要老娘陪着。
有人说,时间就像散乱的珍珠,当拿一根绳子给串起来时,才能发挥了时间的最大价值。
万海妍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的绳子。
在十岁时,万海妍已经立志要要用代码改变世界。
她开始泡图书馆,在互联网上寻找关于编程的方方面面信息;
她利用假期,在妈妈的陪同下飞往深圳,跟随编程猫创始人学习JS(Java一种编程语言);
万海妍
万海妍说:“为了准备比赛,我还找支付宝小程序产品小哥哥请教问题。”
曾有个学校,做了项调查,结果是:85%的优秀生都有美好的人生理想,而那些后进生大多没有人生目标。
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了目标,孩子才有了方向感。
4
黄磊的女儿多多,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就有一个舞台梦。
黄磊很支持多多的选择,他在写给女儿的信里说:幸福就是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活下去。
在多多很小的时候,黄磊夫妇演出话剧就带着多多,让她在旁边看,感受舞台的氛围。
近十年的时间,多多看了整整500多场话剧。
三年级的多多,开始尝试与朋友们编排剧目《灰姑娘》,开始学着用英文进行剧本创作,周末假期也在写剧本。
八岁时多多学着翻译英文小说,10岁给动画电影配音。
即使是与国际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同台全英文聊电影,多多也落落大方,丝毫不怯场。
十年后,多多第一次登台表演自己的话剧,表现的非常稳定,像个成熟的演员。
同台的何炅露出了“后生可畏”的眼神,黄磊在台下感动自己“有女初长成”哭肿了眼睛。
台上只有几分钟,但台下的多多已经为此准备了很多年。
每一次跟随父母去看的演出,与同学排过的戏剧,写过的剧本,都铺就了她走上舞台的路。
无一例外,每个有梦想,并能按部就班朝着梦想的方向走的孩子,都显得很自信,从容。
因为有计划,孩子有发自内心的力量感,每实现一个小目标,上了一层小阶梯,都会增加了孩子的成就感。
电影《蝙蝠侠》里有一句台词:
当事情“按计划”进行时,没有人会惊慌,即使这个目标是可怕的,是遥远的。
5
对于孩子的成长规划,教育领域里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研究。
美国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就曾提倡国民规划职业生涯教育,要从六岁开始。
一名中国学者在美国康迪尼格州的一所小学,对五年级的学生做问卷调查时发现,孩子们竟然对自己未来的选择非常清晰。
图片来源:电影《把爸爸借给你》
其中一名孩子说他以后要去日本开发游戏,然后研究机器人;另一名小学生说自己未来要去麻省理工学院学工程,因为自己喜欢而且有天赋。
哈佛大学曾做过的一个著名的,研究目标规划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调查对象是一群出身、智力、学历都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理想,生活没有目标;
60%的人有些想法,但目标比较模糊;
10%的人有目标,并且制定了短期的规划;
3%的人有明确的理想,并制定了清晰的长期规划。
25年后,他们的生活状况非常有意思:
那3%的人,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规划,朝目标不懈地努力,最后几乎都成了顶尖成功人士,是行业领袖、是社会精英。
那10%的人,不断地实现短期目标,大部分都成了社会的中产,成为了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那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中下层,能稳定生活,没什么特别成绩。
图片来源:电影《白兔糖》
剩下27%的人,成了社会最底层的人,生活不如意,失业,被救济,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这个调查结论是符合我们日常的认知的。
在年少时有什么样的目标,有什么的规划,通常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6
说了这么多,接下来给感兴趣的爸爸妈妈一些帮助孩子制定自己人生规划的建议。
规划,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兴趣、特长所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父母要耐心地多观察,去了解孩子真实的兴趣所在。
图片来源:电视剧《一半蓝色》
多鼓励孩子学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比如一门外语,音乐,舞蹈,或者是编程。
孩子可以慢慢从中体会到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事物。
没有足够经济条件时,可以让孩子多去接触不同类型的书,从书里窥探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规划一定不能是让孩子听从父母的安排,完成父母的心愿,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去操纵孩子的人生。
就像俞敏洪说:“这样就不是一种规划,是一种强制,是父母将孩子塞到了一个罐子里面,按家长的要求来成长。”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
毕竟,现在的“巨婴”还少吗?
其次,规划要考虑孩子在成长各阶段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清北名校这样的目标,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让孩子丧失信心,最后也就失去了做规划的意义。
帮助孩子制定适合他,通过努力能够得着的,有成就感的目标规划。
再者,规划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量力而行。
学区房,兴趣班,贵族幼儿园,优质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国际顶级高校......为了赢在起跑线上,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会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范围。
负重前行的结果是,累了父母,苦了孩子,也是得不偿失的。
我知道很多父母并不太喜欢“规划”这个词,他们认为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幸福快乐的。
但是我想告诉你,人的天性是追求快乐的。
对于没有自律意识的孩子来说,玩游戏是快乐的,无管束是快乐的,没压力是快乐的。
然后呢?他不可能就这样快乐一生。
童年毕竟短暂,一生很长。孩子未来幸福而快乐的一生,源于家长对他们的人生规划,当然还是心血与行动。
长大了,孩子会为今天吃的苦,感谢父母!
来源简介:作者,Annie妈,女儿派主笔。医学院毕业,多年职场经验,精通管理学,心理学的理性妈妈。期待与广大宝妈一起,科学育儿,共同成长。本文来源于女儿派(ID: nverpai), 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 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