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澜梦书香名师点评简友广场

穿越百年的烛光

2023-02-25  本文已影响0人  宴会说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24期“烛光”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二十多年前,中学寝室熄灯以后,微弱的烛光下,一位少年手捧着一本薄薄的册子,读的如痴如醉。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镜,有写镜,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兮。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小册子上的词句,映着眼前这弱弱的烛光,穿越了百年,映入了少年的心中,点亮了少年的文学梦想,照亮了方向。

少年当年读的是《人间词话》原著,没有很多名家的注解,全凭自己的认识去理解,现在想来不免失之浅薄,虽为少年当初浅薄之理解,书中三境界学说,却也照亮了少年求学、乃至人生的方向。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讲道,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隧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读书时,仅靠自己揣摩原文的理解,理解为,首先要登高望远,找到前往天涯路的方向,明确了方向也就是入了门,达到了做学问、做人的第一个境界了,方向是正确的,怎么走都不会错太多。理解虽然浅薄,但也是给自己照亮了正确的方向,将一个经常流连忘返于街机厅、台球厅、录像厅的少年,重新拉回了课堂,向着做一个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现在想来,这第一境的烛光,驱散了一个不良少年内心的黑暗,为今日之社会,减少了一个社会渣子,而贡献了一名测绘专业技术人员。

近日在读叶嘉莹先生《人间词话七讲》时,两位国学大师的跨时空对话,跨越了百年的思想烛光交相辉映,进一步照亮了我的心扉,关于第一境界的理解更加深刻,原来第一境的关键在于要“昨夜西风凋碧树”,要把遮蔽在眼前的社会上这一切吸引的诱惑都要超越过去,要有这种超越的精神,才能看到高远的理想,才不是为个人、世俗的、一己的得失而生活。

细想来,做学问、做人确实要超越诱惑,才能找到真我,也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第一境,原来自己的理解确实有所偏颇,像现在学习写作,如果心理只是想着在平台上如何获得更多的阅读量、更多的点赞、更多的钻,学习写的时候,就会一直刻意的去迎合众人的口味,慢慢失去真我,也会让自己的文字没有了营养,没有了价值,更加谈不上是学问了。

第二境,读书时,自己简单理解为,为了目标,废弃忘食的学习,直到自己变瘦,主要是衣带渐宽比较容易理解。那时候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高考前半年,学习上确实也是发狠了起来,真的是瘦了七八斤,裤腰带也是真的渐宽了,最终也是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结果。

结合叶嘉莹先生的理解,只是衣带渐宽还是不够,为了完成理想,你首先要摆脱世界上的一切蒙蔽,不要只看那世俗短浅的利益,不要为了一点点得失去和人计较们,这是第一步超越,还不够,第二步,要有执着的追求毅力,并不是说所有追求的人一定就能得到,如果没有得到,没有完成,心里面要做好宁可为它牺牲的准备。

最理想的当然还是完成自己追求,所以王国维先生最后写的是完成 的境界。

第三境,读书时,因为过于年少,对于这一境的理解还没有到该理解的年龄,单纯的认为,蓦然回首,所需要都在课本里,没有往更深层次的去想。

叶嘉莹先生解读下,感觉这个感觉一定要到自己年老以后,至少是退休了,亦或是80岁以上 了才能感悟到。她说,我追求了一辈子,忽然有一天我恍然大悟,我得到了。得到的这个东西不一定是外在的名利禄位,而是真正在内心之中达到了一种自足的、自我实现的境界。

想起2018年的时候,学校的老校长,回重庆老家,顺便和重庆校友会的校友们在南山做了个小聚,那时候老校长已经80多了,满头白发,聚会现场,给大家讲了他的感受,回到老家去看了他父母的坟,让大家要珍爱亲情,谈起过往他在学校工作的日子,为了学校建设、为了研究直流电机,几乎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回过家,告诫大家,要珍惜眼前的事业,不要去一味的追求金钱名誉,不要让自己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有所遗憾。细想来,这不正是一位老者,在暮年,蓦然回首,给后辈们的教诲嘛。

这一刻,才稍微有体会到第三境的意味,还很浅,还需要时间的沉淀,等自己到那个年龄,才能真正体会到第三境的味道。

现在想来,《人间词话》不仅是词评,更像是人生的感悟,这本书很薄,真的像穿越了百年的烛光,虽然很微弱,却能驱散人生路上各种诱惑的黑暗,照亮努力奋斗的方向,想必也能让人在暮年时,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