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

大学生实习,这些雷区我踩了你就不要踩了(一)

2016-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笔酥酥
大学生实习,这些雷区我踩了你就不要踩了(一)

1.

最近和朋友们探讨有关实习的话题,感触良多。因此,我特地搜集了一些选择实习、在实习中常会碰到的问题,一些是想法上的,一些是实际操作之中的。希望对正处在这个阶段的有志青年们提供些小小的帮助。

以下的故事都是我自己亲身经历或者是我同学、同事们亲身经历的。我将以一个记录者的身份,尽量平实地叙述他们的故事,为了文章的可看性在文末我会提取一些观点,供大家自行取用。

为了叙述方便,下面我都以第一人称自叙。

2.

实习是不是越早越好?在一家公司实习的时间越长越好?

关于这个,我们必须要明白实习和打工的区别,也就是实习是为了什么?

实习是为了体验未来的工作环境,其主要目的是学习磨练工作技能,试错这个环境是不是自己所期望的。而打工只是为了赚点零花钱。

所以打工可以早点长点,实习却未必。

我在服务兰蔻这个品牌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同事。她是我刚来就印象特别深刻的。

不是她本人有多么漂亮,而是因为她是全公司唯一一个连续三次迟到半小时以上的人。

后来和她闲聊的时候她告诉我,原来在大二她就经朋友介绍进了这家公司,她想在这里待的时间越长,以后毕业了他们总归会要自己。

可是像这样每天迟到早退,她在公司这边不仅要承受着人事部的挑战,而且上司也只能给她一些边角料的活。而在学校那里还要接受老师的质疑。她告诉我,她有点撑不下去了。

就在之前她因为旷课太多很多课程都没及格。如果在剩下的一年中没有重修完的话,她面临的不是就业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毕业的问题。

“我想在这里待久了可以混资历,这样等我毕业的时候他们肯定会要我。现在就业这么难,我比同学都要早实习,我这么努力错了嘛?”

她对我说的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努力不会错,错的是努力的方向。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之后得到了什么。这才是努力的真谛。

她付出了时间,每天两点一线看似很辛苦,但实际上她却并没有学到东西,也就是说,这种实习根本没有用,更不用说越早越好了。

而公司留人也从来不会因为你待得时间长短,而是你这个人有没有用,好不好用。

而妄图以时间来衡量努力其背后本身就是一种惰性。是为了逃避思考、磨练高维思维逻辑的误区。

所以别再想实习是不是越早越好的问题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实习体验也不同。只要自己觉得有收获有进步那就做下去,如果觉得只是付出时间这种低质量的努力的话,就尽快发现与转变。

当然在大学时候要大胆的犯错误,两三个月的试错成本还是付得起,并且是有益的。

3.

实习是不是要和专业对口?

其实这个问题和刚才那个一样,也关系实习的本质之一,那就是试错。

我自己的专业是广告,所以我一开始的实习选择了一家4A广告公司。但是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这里的氛围并不适合我。

因为我喜欢的是广告创意,是通过创意激发的人与人连接的共鸣,也就是和人打交道,理解人的内心,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想法。

越做着实习的事情,我越发现自己喜欢真实的东西,比如柴静的《雾霾》,我想自己能做出这样的作品,真实感性又勇敢。有益于自己,有益于别人。

而广告公司却是待在办公室里,连接着品牌主与媒介之间,整体对着客户与数据,就算是创意部也很少有能走到人中间去的(本土广告公司很少能这样接地气)因此我并不喜欢这份工作。

所以我实习了两个月就走了。在我思考下一份实习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做的那么难受,我试图把广告放到更大的范围里去想,我觉得广告应该是属于传媒。

因此我的想法不再局限于广告两个字,而是整个传媒行业。你现在所用的手机属于移动传媒,柴静的纪录片属于自媒体,写书写小说属于出版社传媒,我觉得自己前方的路宽阔了起来。

我可以以一个广告人的身份,写一本很多人喜欢的玄幻小说,做一个酷炫的游戏主播,再拍一个家乡的纪录片,最后再把这些感性真实的东西做成广告去感动更多人。

就像我现在正在做上海特色文化,我要去表达自己的上海。它不止是外滩和石库门,它也不是魔都,我的上海就是狮子头和红烧肉,是家人的欢笑和对友人的和善。

我去走街串巷和人交谈,谈谈上个世纪的故事,玩玩历史留下的玩具,再用现代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很酷很真实。

我心里开始勾勒像这样的未来蓝图,并且越想越激动,这样的未来值得我去努力。

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格局变得太小。一开始不明白就去做,听老师的意见去做,觉得不对了自己反思,这样每个人都能解决是不是实习和专业对口,工作和专业对口的问题。

未完待续……


原创内容,如果你喜欢small健健,请点一波喜欢与关注。

向上这么难,互相鼓励,才能一起前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