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a cat
I'm a cat
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总用人的眼光看待世界。假若有一天把你变成一只猫,再去看待这世界上的人,会不会觉得这世上的人又可笑又可悲呢?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一书,就采用猫的视角,讽刺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现象。
第一次接触夏目漱石,是在动漫《名侦探柯南》中的一集,就像人民币上画着毛爷爷一样,日元上画着的头像就是夏目漱石。《我是猫》写于1904至1906年,其内容不是小清新文艺范,给人的感觉是怪诞、可笑又可悲。在主人公“猫公”的眼里,我清晰的看到了苦沙弥、迷亭、寒月等知识分子以及金田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生活现状,作者对阴暗腐朽的社会和庸俗无聊的小说人物进行肆意地戏谑和批判,读书过程中好似观赏了一部滑稽的喜剧。
I'm a cat
猫公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也是在读过书后会给所有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形象,它博古通今,精通辞辩,对于人类的弱点讽喻的极其透彻;它富于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它敢于蔑视权贵,鼓励创新,却又自作聪明做了不少荒唐事,至死也没有学会捉老鼠。这样的猫,让我不禁想起了动漫《夏目友人帐》中的猫咪老师,知识渊博,甚至还很强大,却也经常犯糊涂,可爱至极。
书中的第二个重要形象,我想应该是苦沙弥了,因为猫公是他留下来的,猫公每天都和他相处在一起,对他的描述也是极其多的。苦沙弥是一个穷教师,他正直,安贫,颇具诡辩主义特点,猫公形容他“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他总是逮着机会就开始大肆宣扬知识的重要性。在读书时觉得他古板又进步,既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洗礼,又固执的可怕。后来接触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才发觉,苦沙弥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作者的写照,作者用安贫的苦沙弥与拜金主义的金田等人做了鲜明的对比,讽刺了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利益至上”的不良风气。苦沙弥的无奈和“傲气”,又何尝不是夏目漱石他自己的无奈和“傲气”呢?
另外,对于书中的译文,日文中的“吾辈”大多翻译为“咱家”,感觉还是有些奇怪,不太适应,虽然能够表现出猫的亲昵感,但还是觉得更希望沿用“吾辈”或者“在下”。后来也看了一些相关的文章,对此译文也是见解各异。
优秀的作品,总是能给人不同程度上的启发。人们总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想当我过一段时间再读《我是猫》时,应该还会有更多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