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财

耶鲁大学:经济学通识课读书笔记(之一)|我们该如何满足需求,获得

2018-02-08  本文已影响68人  X咖啡馆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40多个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以及这些理论产生与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经济学事件,以简明易懂而又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初涉经济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入门途径。

书中记述了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凯恩斯等人的卓越贡献,也分析了经济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话题,从货币的产生和平均地权论的兴起,到经济大萧条、企业家精神、环境破坏、分配不均和行为经济学等。这是对经济学发展历程的全面梳理,也展示了经济学的发展如何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指出,“如何满足需求”是经济学中的关键命题。学会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求富足快乐的人生。


作者简介

尼尔·基什特尼(Niall Kishtainy),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史系客座教授,曾任英国政府经济政策顾问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经济政策顾问,著有《经济学手册》(The Economics Book)和《分钟经济学》(Economics in Minutes)。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写给初学者的优秀的经济学入门书。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而有趣,并且透彻地解释了经济学家为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美]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那些拒绝向历史学习的人注定要重复过去的错误。经济学可以帮助指导政策走向明智的方向,但误用经济学也会使个人、公司和国家遭受打击。要了解经济学的正确性,并避免重复其错误,请阅读本书。

——[美]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教授,著有《13个银行家》

很多人都希望更多地了解一些经济学思想,但是显然,他们觉得自己可能忍受不了他们想象中的此类阅读中的障碍所带来的不适。尼尔·基什特尼的这本书解决了这个问题:书中那些简洁而迷人的片段可读性极强,但也如实地反映了那些深刻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的重要视角。

——[美]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 Frank),博物经济学家,著有《牛奶可乐经济学

经济学理论是定义现代世界的主要思想之一,但掌控着我们生活的市场力量的根源往往看起来是遥远的和不透明的。 而在尼尔·基什特尼的这本书中,他将2000多年的思想浓缩在不到300页当中……他对每个时代的伟大理论和思想家都做了简明的介绍,这是一部清晰易懂的著作。

——[英]劳拉·加梅森(Laura Garmeson),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目录:

1. 冷静的头脑,善良的心地——我们为什么需要经济学

2. 翱翔的天鹅——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3. 上帝的经济——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纳

4. 寻找黄金——重商主义

5. 自然的馈赠——重农主义

6. 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7. 谷物遇上钢铁——工业革命下的因果链条

8. 理想的世界——空想社会主义

9. 太多的人口——马尔萨斯与《人口论》

10. 世界工人——马克思与共产主义

11. 完美的平衡¬——新古典经济学

12. 挡住阳光——自由贸易与保护政策

13. 战争的利益——帝国主义

14. 吵闹的小号——福利经济学

15. 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16. 计划者——苏联的经济问题

17. 炫耀你的钞票——有闲阶级与炫耀性消费

18. 在出水口下面——凯恩斯主义

19. 创造性破坏——资本主义的骑士熊彼特

20. 囚徒困境——纳什与博弈论

21. 政府的暴政——哈耶克的警告

22. 大推进——发展经济学

23. 关于所有问题的经济学——生活中的经济学

24. 成长——经济增长理论

25. 甜蜜的和谐——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26. 分成两半的世界——富裕国家与贫困国家

27. 灌满浴缸——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8. 小丑掌权——公共选择理论

29. 货币幻觉——货币的力量

30. 凝望未来——理性预期

31. 进攻的投机者——货币投机者

32. 挽救失败者——贫困者的经济学

33. 了解我,了解你——逆向选择

34. 被打破的承诺——时间不一致问题

35. 消失的女性——女权主义经济学

36. 雾中之思——无逻辑的经济学

37.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市场设计与拍卖理论

38. 失控的银行家——明斯基时刻

39. 空中的巨人——收入分配问题

40. 为什么成为经济学家?——经济学的意义


读后整理:

1、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本书从纵向入学,从经济学史的角度,大致通过时间线,将不同时期和经济学大家的观点,通过平实的语言一一呈现。

序言中提到: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说过,世界更多地被思想,而非金钱统治,不论这些思想是对还是错。正如他所说的:“许多实干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沦为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社会学科,而且是关乎现实的实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对解决和解释诸多的国家发展问题,个人生活改进都有积极的意义。

2、什么是经济学?

提起整个经济学这个词,很多人可能觉得有些生硬,或者它会令你想到一堆枯燥的数据,理论,但是作者开篇就提出:

经济学(economics),是对社会以及在社会中生存的人如何使用资源的研究。

基于这个定义,他解释到,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们关心的是人们如何生存、保持健康、接受教育,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寻求获得富足快乐的人生方式,以及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生活得不幸福。结论是:

如果我们可以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或许就能够帮助所有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3、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稀缺”(scarce):稀缺性意味着总数有限,然而人类的潜在欲望却无穷无尽。

换句话说,稀缺就是凡事好东西,大家都在争取和利用。那么,你想要,我想要,大家都想要,但是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总量有限,不是所有人的欲望(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你要得到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即(由此引出):

成本,或者说“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你得到某个物品付出或者失去的其他东西,而不仅仅是人民币或者美元。

关于这点,的确比较难理解,笔者很长时间内也没有搞明白,举个栗子给大家:

你在工作之余中要学新东西,比如PPT的制作和理财知识课程,由于你每天下班后的时间有限,所以只能二者择一。你选择了PPT课程,那这个选择的成本就是放弃学习理财,反过来也一样。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的都是这个意思,经济学远离揭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人生就是不断的做出选择,你的幸福感=你给自己的各种选项总和。你选择业余时间懒惰,就收获赘肉一身;选择学习精进,就能收获技能财富。

另外经济学家们不主张讲究所谓“道德品质,对他们来说,事物无所谓好坏,他们只是对客观情况做出描述——社会爱怎么运作,而不是应该怎么样。


4、经济学简史:

按照,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结合本书的叙述顺序,经济学的发展大致分为6个阶段:

0)古希腊与古罗马

1) 重商主义 

2) 古典主义

3)  新古典主义

4) 凯恩斯主义

5) 当代主流经济学

4.0.1 古哲学中孕育的经济学

一)最早的经济思想家——古希腊哲学家/古罗马统治者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A、希腊的早期诗人赫西奥德(Hesiod)陈述了经济学的起源:“神将人类的食物隐藏”。这句话的意思是:

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想获得食物我们必须种植小麦、收获、磨成面粉然后将其烘烤成面包。工作是人类生存的保障。

B、苏格拉底:号称人类灵魂的“助产士”,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至今,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痴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

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 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苏格拉底所有思想家的前辈,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但是生平据说没有著作,他的思想后人主要通过学生柏拉图以及其他人的记载了解。

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C、柏拉图:著作《理想国》,曾幻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主要主张:资源统一管理分配,社会成员三六九等培养。

这个社会的经济形态与我们今天理所当然认为的那种是有所区别的。他所生活的社会和我们今日相比也是大相径庭。比如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国家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古希腊是由许多城邦组成的,比如雅典、斯巴达和底比斯。希腊人将城邦称为“polis”,也就是英语“politics”一词的由来。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紧凑的城市,而非庞大的国家。它被统治者以一种高度集中的方式管理,几乎没有食物和劳动力买卖的市场。以劳动力为例,当今的人们会对如何使用自己的劳动力做出选择,或许你决定成为一个管道工,因为你喜欢修理东西并且这一行业待遇丰厚。而在柏拉图的乌托邦里,人们生下来就被分为三六九等,包括奴隶在内的大多数人只能毕生在地里劳作。奴隶属于最底层,拥有青铜灵魂;比农民高一个等级的阶层是灵魂由白银铸就的武士;最高阶层由统治者构成,他们是“哲学王”(philosopher-kings),是拥有黄金灵魂的人。

柏拉图在毗邻雅典的地区建立了一所学院,用来培养统治社会的智者。

柏拉图对财富的追求持批判态度,以至于在理想国中武士和国王不能拥有私人财产,以免受到黄金珠宝、宫殿楼亭的腐蚀。相反,他们不得不住在一起,分享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孩子。

在理想国里,孩子由大人共同抚养,而非自己的父母。柏拉图担忧,如果在一个社会中财富的意义过于重要,人们便会开始追名逐利。而最终国家将会被富人统治,穷人则会产生仇富的心理,人类终将自相残杀。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尝试将知识划分为若干不同领域的哲学家,如科学、数学、政治等。反对老师的主张,并进行了批判。

亚里士多德最为有名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大家一定听说过。

与柏拉图对理想社会进行设想的方式不同,他思考的是在不完美的人类基础上能够实现什么。他认为柏拉图取消私人财产的建议是缺失公正的。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如果人们对物品拥有所有权,彼此确实会心生嫉妒并导致争夺。如果人们分享一切,则会产生更多争斗。所以更好的方式是让人们拥有自己的物品,因为那样人们便会更好地照看自己的财产,而在谁对公共财产贡献多少这个问题上导致的纷争也会减少。

如果人们用自己的种子和工具创造了财富,那不会制作鞋子的人想要获得一双新鞋时又该怎么办呢?他们会以橄榄作为交换。

亚里士多德阐释了经济领域里的基本点:以物易物。货币在这里发挥了作用,他说道。如果没有货币,你就不得不到处背着橄榄去换取你所需要的鞋子,而且还得足够幸运恰好找到需要橄榄的鞋匠。为了使交换的程序更为简便,人们指定了一种物品——通常是金银——作为用来买卖的货币

货币成为衡量经济价值的标杆,并使价值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货币产生后,人们便不再必须找到需要橄榄的鞋匠,你可以先出售橄榄,然后在第二天用得到的钱购买一双鞋。硬币是标准块状的金属货币。在公元前6世纪的小亚细亚西部的吕底亚王国,即今天土耳其的一部分地区,出现了最早用金银合金制成的硬币。在古希腊,货币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甚至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冠军会获得每人500德拉克马的货币作为奖励。到了公元前5世纪,铸币厂近百余家。源源不断的银币保证了贸易的车轮不断向前。

亚里士多德意识到一旦人们用货币交换商品,被使用的物品(作为食物的橄榄)和作为交易的物品(被定价的橄榄)之间就产生了区别。对于家庭主妇而言,种植、食用橄榄并用销售橄榄获得的钱财换取自己所需的商品,这个过程是十分自然的。当家庭主妇发现她们可以从售卖橄榄中赚钱,便可能开始纯粹出于利益而种植(区别在于出售橄榄的价格和种植的成本)。这便是商业:通过买卖获取钱财。亚里士多德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家庭主妇在获得日常所需以外产生的交易是“非自然的”(unnatu-ral)。在卖橄榄获利的同时,家庭主妇们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挣钱。

现代经济学家很难理解这一点,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互相竞争,对于社会是有好处的。尽管在亚里士多德时代,所有今天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互相存在竞争关系的买方和卖方并不存在。亚里士多德指出由“自然”(natural)经济活动带来的财富是有限的,因为一旦有足够的可能满足家庭主妇的需求,更多的需求便不会产生了。另一方面,非正常的财富积累是无限的。你可以继续卖更多的橄榄,或者拓宽所售物品的种类。有什么能阻止人们对财富无限积累的欲望吗?当然没有——除了智慧和美德上的风险。“富人的天性就是富有的傻瓜。”他说道。比卖橄榄赚钱更糟糕的是钱生钱。如同食用(或者换取家庭主妇所需的物品)是对橄榄的正常使用方式一样,货币的正常使用是交易。

通过将货币以一定的价格借与他人发财,即获得某种“利息”(interest rate)或许是最不正常的经济活动。

亚里士多德对借贷的抨击影响了之后几个世纪的经济学观点,道今天,相信很多人心里还持有这样的观念。

对亚里士多德而言,美德与诚实的农民相伴,而非精明的银行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