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武术武术与运动中国武术修行之路

中国现代冷兵的发展——短兵格斗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1人  太极韵

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与推移,冷兵器逐渐的从战场走向展间,走向大众健身的舞台之中,

练习兵器的人越来越多,而花法的练习也越来越多,古人研究的兵器对抗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的被淘态,多少凝聚古人智慧的攻击技术。现代武术的发展在健身运动的同时,更应遵循传统,将古人的技艺结晶流传开来,将兵器的格斗融入到训练之中。

短兵是所有短兵器对抗的传统,起源于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属于武术格斗类,是中国古老的搏杀技能,也是文人墨客争相追捧的高雅技艺,更是王室公侯、富家子弟们的贵族运动项目,战场之中,民间门派武术,都有其身影。它包括刀术、剑术、鞭杆、苗刀等套路和对练的演练运动,在训练的的同时,增加更多的趣味性与技击性,是中国古老传统的刀剑格斗技法的延续,根基深远、内涵丰富,它是融中华武术短兵器实用技法于一身的实战对抗性项目。

短兵在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下,具有更多深刻的内涵与要旨,尚礼崇德,在练习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对抗中体现文化的内涵与修养,通过长期的付出与努力,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与意志。在对抗中了解对手,在实战中培养胆识,增加自身的反映与敏捷性。短兵运动更为活跃,左右前后,闪展腾挪,运动在一个圆形场地上,不似国际击剑和日本剑道只是直进直退。它可蹿蹦跳跃,左右迂回,值挡斜闪,弧形串场,任其发挥战术策略,更能体现中国固有的刀剑特点与中国文化的特性。

中国短兵产生于近代,是民国以张之江先生为首的诸多国术家在对中国武术进行现代化竞技改造过程中,依照武术刀剑动作与技术,在充分参考日本剑道、西洋击剑的基础之上所重新创造组织而生的中国短兵器对抗竞赛项目。上世纪90年代以后,马明达先生在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地推广短兵运动,撰写相关短兵运动的文章,是短兵运动再次博兴的起始点,在马先生带领下,培养出一批短兵人才,并且在国内首次举办了短兵交流比赛,组织了短兵俱乐部等。

短兵与拳击、散打一样,同属于对抗性项目。如若从单位时间的运动强度及其动作的绝对力量来看,短兵项目不及拳击和散打大;但从短兵项目技术特点来看,对人的神经系统的敏捷反应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短兵运动更为活跃,左右前后,闪展腾挪,运动在一个圆形场地上,不似国际击剑和日本剑道只是直进直退。它可蹿蹦跳跃,左右迂回,值挡斜闪,弧形串场,任其发挥战术策略,更能体现中国固有的剑刀特点。

短兵运动具有击法多变,进攻面积大,贴近中国剑法的真实面貌。在短兵实战中,其进攻方法有劈、砍、崩、撩、点、刺等十多种,不似国际击剑中的花剑,只有“刺”一种击法。佩剑只有“刺”和“劈”两种击法,其有效得分面积只限上身的躯干部分。而重剑虽包括全身上下,但进攻方法,也只有“刺”一种击法。另,日本“剑道”也只有“劈”和“刺”两种击法。

短兵运动适合于各类人群参与。一是其安全性能高,二是其技法范畴正是依附于中华民族固有剑刀法的根基之上的,三是其较艺、比试都具有竞技性,加之器材轻便,基本无伤害事故,游戏性突出,男女老少皆宜,因此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项目。

因为短兵器的外部包裹厚实且富有弹性的海绵,甚至初学者可以使用充气型短兵,比赛训练时穿着专门护具及受到规则、礼仪的限制,练习者可对面部和裆部加以保护,短兵竞赛的规则中,又有“击中即停”的条件。所以即使被重击,不会像拳脚活动一样具备穿透力,也不会至伤或产生强烈的痛感。相反,其声音较大,力道较为分散,从而提高了项目的安全性。

随着越来越多兵击团队的崛起,中国短兵也正在逐渐的走向正规之路,在现在的众多的搏击比赛中,已经能够看到短兵竞技的身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击也将逐渐走向大众,让更多人走进兵击的运动中来,体验双人对战的乐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