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公主
悲情公主2016/8/22星期二晴
由于向往青海已经很久,所以一直都想看看那个如诗如画的地方。神奇的青海湖以及王洛宾初见卓玛的金银滩草原都曾经让我神魂颠倒。很想亲吻那里的山水、亲拥那里的草地,亲眼目睹那里马背上的美丽姑娘。
几经酝酿,2016年8月7日,我和妻子、儿子终于踏上了去西宁的旅程。先是汽车在陇南山地穿行,然后是火车在陇原疾驰,目之极处,满目疮痍,干旱已经烧到了这片土地的心脏,一切生命都在炎热中拼命挣扎。于是我的心情便遭到了极点。直到火车过了兰州,生命的迹象才得以逐渐显现,山逐渐变得低矮而又嫩绿,黄河水逐渐变得多情而又清澈,干旱炎热逐渐远去,草原的迹象逐渐变得清晰。
晚上八点左右,火车缓缓在西宁车站停下。刚一出站,便有多情的青海人主动上来安排住宿,介绍青海的旅游行程,我们选择了青海二日游,坐小伙子的包车。小伙子是一个回民,先是安排我们在客店住下,第二天又准时到客店接我们。我们的第一站当然是先去青海湖,据小伙子说,青海湖距离西宁160公里,我们先是走了一段高速,然后在湟源县城小憩了一会儿以后,便径直向西南方向飞奔。我的心像小兔子一样蹦蹦直跳,我在想象着草原的美丽,想象着青海湖的迷人,我在担心我会嫁给草原,我在担心我会流浪在青海湖畔,永久看那里的蓝天、碧海、姑娘……
山地的感觉逐渐远去,草原的气息逐渐浓烈。回民小伙子一边开车,一边不停地絮絮地介绍。突然小伙子把车停在路边不走了,他让我们下车,说是青海的第一个景点“日月山”到了,那山海拔虽然很高,却不是十分陡峭,坡面被嫩绿的青草覆盖,坡下已经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游客们在这里骑骆驼,骑马,牵马的是一群藏族小姑娘,阳光下笑脸同服装一样漂亮。于是我便不由地轻声歌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突然小伙子那边有话儿传来:其实日月山有一段很动人的传说,唐朝唐太宗时期,吐蕃领袖松赞干布委派使者禄东赞向大唐求亲,为了边关无战事,大唐皇帝唐太宗在皇族的女儿中挑选了一个美丽温柔识书达理的姑娘,并封为文成公主,当时公主只有16岁,公主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中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照反倒惊讶不已,原来公主在宝镜中看到的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倒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作一座高山,后人称为“日月山”。它恰好挡住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称这条河为“倒淌河”,据说是由文成公主的眼泪汇成。好凄美的传说,在日月山顶我们远远望去,相隔不远有两座亭子,据小伙子介绍,一座叫“日亭”,一座叫“月亭”,是后人为了怀念文成公主而建……
“文成公主?!”我的心中先是一惊,然后眼前又是一亮,眼前已不再是王洛宾和卓玛,而是挤满了文成公主的影子:一千多年以前,16岁的文成公主就是沿着这条路到达拉萨(当时称逻些)的,据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入藏,让藏汉边境和平了六十年,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近四十年,为发展藏族经济做出来卓越贡献。她让随从人员向当地百姓传授耕种方法,还亲自指导青稞等谷物的试种,她要求唐朝选派优秀工匠入藏,帮助吐蕃人民建设。自从文成公主入藏以后,唐朝和藏族人民文化交流大大加强,她也成为民族情谊的象征。因而直到现在还被当地人民深深怀念。
看着眼前的高山,我开始对史书上的记载表示怀疑,试想:一个只有16岁的姑娘还没有成年,尚且不知道“爱”为何物,有的只是对父母和故土的依恋,所以她不会自愿终生离开长安,离开爹娘去到海拔5000年的西藏。据说她在路上走了整整三年,一个在皇宫里享受尽荣华富贵的年轻姑娘,如何能够马上适应那高山,高原?尤其风俗习惯更是不同,长安的姑娘出门坐轿,拉萨的女孩出门骑马,汉族姑娘一日就洗一次澡,藏族姑娘终生只洗三次澡,浓浓的酥油也适应不了常年吃植物油的公主的胃肠。就是死后,汉人“土葬”,藏族选择“天葬”,据说藏族人死后尸体要被利刃剁成小块,然后去喂养神鸟“秃鹫”,说是干净来,干净去,借助秃鹫的翅膀将灵魂带入天堂。
带着这种担心和忧虑我开始寻找真正的公主足迹了,此时的我已经对草原失去了兴趣,而是 通过手机在网络上追逐悲情公主当年的孤独、恐惧和忧伤……
故事发生在公元640年,吐蕃领袖松赞干布率领士兵进犯中原,唐军抵抗屡败,大军只逼长安。于是松赞干布威胁唐太宗嫁一个公主给她。在亲情与江山之间,唐太宗甘愿舍亲情而保江山,于是在皇族中挑选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并强迫她远嫁西藏。此姑娘就是文成公主,原名叫李雪雁,当年才15岁,可以想象当年公主的恐惧情状。可惜皇命难违,公元641年三月,刚刚16岁的她终于含泪踏上西去的不归路。据小伙子司机说,日月山是藏汉分界线,过了日月山便是一望无际的藏区,此时的她无疑心情将有多么沉重,她的孤独和忧伤将同山下的青海湖一样一望无际。据说公主在路上走了三年,到了拉萨以后,发现松赞干布已经四五十岁,并且文成公主陪伴松赞干布仅仅三年,剩下的三十多年都在守寡,就在在那短短的三年里,文成公主也并不受宠,在松赞干布的六个女人中,文成公主排位第六,地位相当于一个侍妾。她像丫鬟一样侍候着松赞干布的衣食起居,偶尔还受虐待。她亲眼目睹松赞干布跟别的女人夜夜寻欢的情景,由于常年独守空房并被冷落,所以也没有留下任何子嗣。三十多年的守寡生活更是将人间炎凉历尽,公元680年,公主因患天花泪尽而死,死后因遵循“天葬”而身首异处,支离破碎,被秃鹫啄食干净,年仅55岁,如花女子就这样匆匆而去,呜呼哀哉!
日月山的西面已经同东边完全不同,东边尚且是高山丘壑,西边却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牛羊,沿着青藏公路前行,山是越来越远,草原是越来越辽阔,已经看见青海湖那诱人的青色了,据说公主当年就是沿青海湖东岸向南径直到玉树,然后继续西行进入圣地拉萨。此时的我也就再也没有了继续坐车的雅兴,我开始徒步行进,开始琢磨路边的一草一木,我开始想象1000多年以前草原的样子,那时的草原也许比我眼前的更加茂盛,野花也比现在更加亮丽。沿着铺满杂碎石子的小路前行,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公主的花鞋纹印,野花上的那只蝴蝶也许正是公主当年头上戴过的那只,路旁的那束格桑花也许正是当年公主掐摘的那个……前面不远就是一个小镇,名叫“倒淌河镇”,哪里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倒淌河里流水呜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公主的愁肠。那是当年公主的悲痛之泪,只希望千古王侯将相不要再用姑娘的泪水去洗涮战争的鲜血——汉代的王昭君,清代的蓝齐儿……可怜的女子,无用的男人。
终于看到青海湖了,远远望去,湖与天接在一起,那是一片空前大的蓝色。试想当年的公主看到浩淼的湖水,也许集惆怅与忧愁于一身,身前是目的地拉萨,身后是出发点长安,如今是前不见家乡,后不见爹娘,无法后退,又不想前进,只好掬一手湖水入口,那清脆
的咸味便有了一股强大的魔力,也许她都想随那湖水去了,她都想纵身跳进青海湖水,从而了却身前身后几多忧愁。质本洁来还洁去,青海湖里葬玉肌。
沿着青海湖东岸继续南行,草原更是没有过得辽阔,牛羊更是数不胜数。记得儿时曾唱过一首歌,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说:天上闪烁的星星多,不如我们草原的牛羊多,当时不信,如今信了,歌词的份量还显不足。东岸的末梢是黑马河镇,沿黑马河继续南行,便是青海玉树,据说文成公主当年就是从玉树西行入藏,只是我已经不能亲送公主南下了,到达黑马河时天色已晚,我们便歇息在了黑马河镇。那晚我们就住在藏民的帐篷里,脚下是草原,眼前是湖水,好不容易睡着,朦胧中做了一个神奇的梦:
一个16岁的姑娘正在草原游荡,有人说那就是当年的文成公主。可惜她忧郁的眼神里已没有了姑娘的生机与活力,孤独和爱情的伤痕让她很是疲惫和无望,当年舍弃家乡告别亲人只是为了爱情而来,可恨夫君松赞干布却美女如云,弃她不如草芥,于是她含恨离世,尸骨虽则喂养了秃鹫,灵魂却没了去处。满目的恨让她既不想回长安,也不想留在拉萨,倒是记起曾经走过的青海湖,青海湖和草原的博大与宁静让她选择在此地永久安息。所以灵魂便在青海湖畔游离了一千多年,据说她是在等待一个痴情公子。
没想到我就是公主要等的那位痴情公子,于是我便抛弃了一切,和公主流浪在草原,流浪的青海湖畔,嬉戏在花丛间,游荡在水中央,从此公主便不再悲情,我也不再寻觅。
第二天,我们没有南下,而是向东到了茶卡盐湖,夕阳西下,又按照原路返回,并逐渐远离了草原,远离了湖水,远离了公主,夜深人静时回到了西宁。西宁逗留了一晚以后,第二天又去了塔尔寺,虽则一路景色依然很美,只是我的心已经被公主占去,所以也是走马观花,匆匆路过。当晚我们就坐火车回到了陇西,继而辗转回家,看着熟悉的陇南山地,我才清醒自己并不是什么痴情公子,而是一个已经年过不惑的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