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2020-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青朋优多

据调查显示:

54%学生不会总结疏漏,

36%更是逢考必砸。

而在这个比例中,

大多数孩子平时学习很努力,

可一遇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

孩子苦恼,家长也着急!

每次考试完,

大多数孩子都会感慨到:

哎,我太粗心了!

其实这些题我都会......

下面这四种情况,

99%的家长和孩子应该都不会陌生

1

“这么简单,本不该错的,怎么做错了”

那就该问问孩子,熟练度够吗?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道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6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才会在考试中能做对。

“原本会做的题,考试又错了”

好好问问孩子,基本概念真的清楚了吗?

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至2次,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知识点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会融会贯通。

解决: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意思。

“不是不会做,而是审题错了”

作为家长应该反思:孩子的准确率如何?

如果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不仅用心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如果做错了还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

解决: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的做题,建立错题本。

“时间太紧,题目没写完”

那再问问自己,您家的孩子平时学习有注重效率吗?

如果平时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需1个小时,那这1个小时里是否是每分每秒都在进行与学习相关的事情呢?

每次考试都有一部分学生会说:其实这些题我都会,但是没时间。考试是公平的,给的时间也是合理的,考生并非没有时间,而是在前边的题上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原因就是做题速度上不去!

解决:平时应注重学习效率,既要注重量,还得注重质;对自己的学习要有规划,否则会像无头苍蝇一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