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习的知识用不上?为什么学习的效率低?你对你的自己知识进行
最近四期推送《好好学习》的读书笔记
本书豆瓣评分-7.7分
作者-成甲
学习领域品牌人物
(PS:电子书获取方式在文末)
-----------------------------------------
之前已经读过一遍
为了学以致用
重读了一遍
并用“五星”笔记法做了读书笔记
笔记内容分享如下
由于内容较多
本次仅分享引言和第一章
按照"五星"笔记法
先给出五颗星星~
对应笔记的五个部分
预判——在读书前,对它的预先判断
内容和逻辑——书中的骨架和血肉
疑问和启发——读书过程的问题和启发
模型——提炼出的思维模型
应用——思维模型可以应用的场景
-----------------------------------------
[Step 1 预判]
第一次听到这书名就觉得很土
觉得很可能是劝人学习的
顶多给一些大家熟知学习方法的书
鉴于他人推荐
以及自己在豆瓣上的了解
有了以下预判
这可能是一本教人学习方法,搭建知识体系和调用知识的书
我自己最大的痛苦就是觉得
想看书
但书太多,不知从那一本开始
看完后,当下觉得为之一振
却始终停留在精神自嗨层面
做了笔记
也是东一点,西一块
严重缺乏体系
以至于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更加不知道还有多少不知道
所以我打算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希望有所启发
[Step 2 内容&逻辑]
[内容]
我看了序言
有逻辑思维节CEO脱不花和徐金琪背书
还有作者自己学习知识管理的心路历程
有一点,特别好
一切学习和努力的目标无外乎三者
"解释问题"
"解决问题"
"预测问题"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极度浓缩
真正地穷尽而不重复!!!
[引言]
给知识和本书提出的临界知识下了定义
新奇的是
作者下定义的方式不是百度百科式的
而喜欢通过和类似名词的对比给出定义
而且非常简单易懂
临界知识
能够深刻改变我我们行为或解决问题思路方法的知识
换句话说
就是更加深度,更加底层
对我们思维和行为起着深刻影响的知识
那这些知识哪里有呢?
高手的大脑的著作
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吗?
作者的答案是不行
因为你对它不是真懂
每个临界知识都存在应用边界
也就是超过这个范围
它就失效了
只要你自己通过寻找、发现和学习
真的弄懂了
才能把握它们的应用场景
而不是拿着锤子就以为天下无敌
另外我自己还有一条看法
就是我们对Copy的东西是没有感情的
它们一般只停留在纸上和屏幕上
顶多留存在头脑的已有认识范围中
在问题降临之时
我们想不起把它们调用出来
或者不知道当下的应该调用哪一个知识
用一句混沌的黑话来说就是
没有体感!没有吃到心里!
[第一章]
知识管理和认知优势
本章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知识管理方法
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
对比了过去两个时期
商业领域获得认知优势的途径
指出随着知识爆炸和互联网传播
知识数量和获取知识的速度
已然不能成为新的认知优势
企业或个人
未来要想拥有认识优势的办法
通过知识管理提高认识深度
提高认知深度
即学习理解知识
有点玄乎~
作者通过对比帮我们指出
深度认知的三个重要特征
抽象性、理性、普适性
并且举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例子
--李叫兽--
--老鼠赛道--
帮助我们理解深度认知/临界知识
作者好像还是不放心
又用了
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
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
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三个大家都心领神会的比喻
可见知识和知识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不同知识给带来的获益也是不一样的
学习专业知识和临界知识
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收益更大
按照二八准则
我们应该把80%的时间精力
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和临界知识
而现实是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低水平重复或学习
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学习基础知识
培养执行能力
[逻辑]
引言和第一章内容的阐述逻辑如下图
可见作者深谙定义技巧
对一个新的陌生概念
先归类,后辨别
打个比方就是
一张从没有见过桌子
先把它归类到家具中
在归类到桌子中
再将这张桌子和其他桌子的差异进行表述
对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下定义
就是用的这个套路
物理化学是一门......的自然科学
[Step 3 疑问和启发]
启发就是
下定义是门重要的学问
把一个概念,甚至是日常之物
说清楚,说明白
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好有方(tao)法(lu)
[Step 4 模型]
我自己总结的思维模型~
[Step 5 应用]
可以用在你初学一个新概念
或者向行外人解释一个你领域内的概念
【总结】
上图
《好好学习》电子书获取途径
[1] 智奇搜书
https://www.zqbook.top/search
[2 ] 网盘链接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_9sQjM73YSNP4VlsqWJDkw#list/path=%2F
提取码 wr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