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育,只要用心

你还在要求幼儿说出自己的情绪吗?

2016-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skierr

七岁前的孩子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和有力量,难以控制和识别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觉得高兴了就蹦蹦跳跳,觉得不舒服了就哭闹。

我们常常可以在路上看到小孩哭得肝肠寸断,大人则在一旁训斥,要他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你到底哪里不舒服?别哭了!你只是哭,我没法知道怎么帮你。”其实,用言语表达情绪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即使是大人经常也做不好,又怎能奢求孩子呢?所以遇到孩子哭的时候,大人不要强逼他安静,或是要求他讲明白。我们能做的,有时只是搂着他们,用你的爱与包容注入孩子的心田,孩子获得了正能量,心里的不舒服就会慢慢就减弱。

《病是教养出来的》里有一个例子:

在机场里,一位妈妈带着她的小男孩,旁边是小男孩的祖父母。小男孩正不停地哭闹,吵着要爸爸开车来接他。妈妈试着跟他讲道理:“爸爸现在没法来接我们。”但是小男孩根本不理会,仍然使劲的哭闹:“我要爸爸来接我,我要爸爸来接我……”

妈妈耐着性子,苦口婆心想要让小男孩“明白道理”,可是小男孩根本不听,继续在大庭广众之下哭得声嘶力竭。渐渐地,妈妈也失去耐性,改用生气的办法处理。奶奶赶紧告诉孩子:“你看,妈妈都生气了,你这孩子怎么都讲不听,这么爱哭呢!”这么一讲,孩子心里更难受,哭得更伤心了。最后爷爷看不下去,板起脸训斥孙子:“怎么讲都不听呢!大家都好言跟你说了,你就是爱胡闹。你到底想哭到什么时候!”

这个孩子从开始有情绪,到惹恼所有的人,过程有几十分钟的时间,三个大人都没有把他抱起来,带他离开候机室那个空气污浊、人声吵杂的环境,也没有人安慰他,只有如出一辙的“讲道理”。小男孩之所以哭得呼天抢地,其实只是他不舒服、难过的情绪的自然表现,可是家人只顾一个劲儿的“讲道理”,却抱也不抱他一下,发现讲道理不管用,就开始生气、责怪、评判、威胁。

类似这样的情节,每一天都在无数幼儿身上上演。孩子的情绪藉着哭闹表达,大人却没有进行合适的处理。结果一筹莫展的大人频频抱怨孩子胡闹、不懂道理,让小孩形成了自己不可爱的负面印象。

七岁以下的孩子,很难用头脑识别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不应要求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大人需要帮他们梳理自己的情绪,可以怀着爱和接纳来猜他不舒服的原因是什么,并说给他听,开始猜不对也没关系,还是要坚持练习。如果说对了,就能看到孩子的情绪得到了疏导和释放。

这里“大人帮助他梳理情绪”对幼儿来说是用全身来学习和吸收的过程,而“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是需要孩子用大脑进行识别和表达输出的过程,二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大人的梳理和帮助会以图景的方式在孩子的身体和大脑之中在情绪和名称之间建立连接,之后,当孩子再次经历类似情绪时,就可以用全身识别出这个情绪,获得熟悉和安全的感受,从而降低不舒服的感觉。这种全身的识别和大脑的识别是不一样的,全身的识别无法转换为语言表达出来。

亲人在帮孩子梳理情绪时,带着爱和接纳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孩子也会在心灵图景中将亲人的情绪与自己的情绪进行连接。如果孩子用全身识别出的自身情绪链接在亲人的负面情绪上,那么这个识别的结果可能导致孩子更加不舒服的感受,并可能在孩子成年后被埋藏在心底发挥着潜在而持久的影响。

另外,大人在梳理的过程中识别出孩子的情绪,对大人自己的紧张也会有释放的效果。这种效果对孩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加强亲子之间的心灵链接,同时梳理的成果也会帮助大人自己的内在小孩获得同样的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