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悦梦想大型社群成悦阁客栈人物

像茶圣千利休一样,品尝生命的喜悦

2018-07-03  本文已影响62人  漫步光之河
电影《寻访千利休》图片自网络

01

16世纪,视茶道高于生命的日本著名茶道宗师千利休,超越生与死的概念,为世人留下了美好的篇章。

凡经他之手、之眼,莫不成为当代名器。他的美感,无人能出其右。他曾对织田信长说:美,由臣下说了算,臣下所造之美物,它能孕育传奇。

日本电影《寻访千利休》在一个磅礴大雨交加雷电的夜晚展开了这个传奇。千利休和妻子宗恩在屋外的长廊里正坐,熄灭烛火,利休一身洁白的礼服,像洁白的木槿花,朝开暮落是为了下一次更绚烂地绽放。

“我的一生,全部身心都献给了一杯茶,如今能让天下地动山摇的,不只有武器和黄金。“千利休在赐死前对妻子说。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看宗恩,她是幸福的,她对美的感受力,与千利休默契呼应。

如果按照千利休所说:茶之道在于无欲无求,那她侍奉千利休短短几十年的生命,为了成就千利休而活着,低到尘埃的敬仰和谦卑,涵养着不卑不亢的风骨。从一个妻子的视角来看,她心中存有遗憾,那是一份对爱的执着。

在千利休心中,真正传授他茶道的恩师是位异国女子。电影以倒叙插叙的形式娓娓道来。

02

千利休,出身于平民阶层的富裕家庭。幼名叫与四郎,法名则为宗易。他从小就爱好茶道,拜师武野绍鸥学习寂茶。后改名为利休利。休利可释义为:“名利顿休”,或“种种锋利,一并放下。”

千利休的茶道侍奉过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是他们俩的茶道老师。他的茶道周旋于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之间,亲身见证着在武力下,如何怀着一颗忍辱慈悲的心,传递着茶的精神:和平、无限和心灵的自由。

茶道是至心之路。茶道可以从心所欲创造出新的茶趣,如同织田信长第一次见千利休一样,深深感染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美。

晚到的千利休步入室内,正坐面向信长,缓缓打开白色棉布的包裹物,里面是一个黑色的发着幽幽亮光的方形漆盒。千利休两手端着它,移到门前,滑开格子门,月光洒进来,侧身向月亮。

他将竹筒里的清水注入漆盒,微微点头示意信长前来观看。站着的信长看着慢慢蹲下身,接着起身吩咐下属抱来一个大布袋,他将白花花的赏赐全数倾囊倒出。盒底波浪与飞鸟的雕刻,千利休借助月光的神来之笔,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自此,织田信长将千利休委以重用。

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美


03

千利休对爱的含蓄表达,也是影片的传神之处。与他相伴的宗恩从园子里剪下一枝白色山茶花插入流水石臼中,千利休取出白纸将花包裹,放入怀中,被宗恩在整理利休的衣裳中发现,她摊开褶皱的白纸,茶花略有枯萎却神韵尤存。

利休夜里为烛台上火,他用白纸剪出飞鸟形态,围住烛火,两只飞鸟在光影映照下扑腾着翅膀,呼之欲出,再将烛台置于一副水墨梅花画作前,刹那间比翼双飞的飞鸟落脚在梅花枝头上,别有一番韵致。

这份喜上眉梢令宗恩娇羞低头问道:“不知妾身可否成为您的妻子?”千利休放下烛火寂静地答她:“为吾妻者,非你莫属。”妻子在利休对美的追寻中,她是一个支持者,更是利休茶道发展的一个见证者。

一支插在竹筒里的山茶花花蕾,在信长藏品丰富的展览馆里显得格外让人心动。俄罗斯传教士不明白这支花,为什么要摆放在这个空间里?

一把茶壶,由泥土而制,以火炼成,传教士看来它在欧洲卖不了多少钱。千利休却恰恰相反,他能识别出一把茶壶的价值,也能知晓一朵花蕾的生命之美。

他告诉传教士,那朵花蕾代表——生命的萌芽。“一杯简单的茶足以摄入心魂”,千利休说。富足不是存在于简陋的茶室里,而是存在于坐在里面的那些人的精神里。

千利休就是在他的生命中找到了别样的美,一种令生命觉醒的美,才使他走上超凡的茶道之路,让他活在世间,但不属于世。

这位美丽的高丽女子,是真正传授他茶道的恩师。

花蕾-生命的萌芽

04

年轻时的千利休是纨绔子弟,也喜欢在烟花柳巷里寻欢,直到父亲家里带回一位年轻女子,是他的茶道师父武野绍鸥买来准备献给大王为奴的落难高丽公主,他对她一见钟情。

女子以禁食反抗,他想方设法寻思着做出可口高丽菜让她进食,亲自买来各种珍馐原料炖熬成粥,配上各类拌菜和咸菜,并点头示意她。公主感动于他的诚意,并喜欢上他的厨艺。她感受这个男子与众不同。

女子快被送走的前夜,千利休带她逃跑至海边自己的木屋里。途中她顺手摘取的一支木槿花快枯萎了,千利休将它用竹筒插上,用水养着,花瓣打开了。为了不强迫成奴,高丽女子甘愿死。

高丽女子纯洁的气息、冰清玉洁的肌肤、清丽的双眼足以融化人性内在的欲望。她从怀里掏出一把深绿小茶壶,放入手心,捧到千利休面前交给他,将开放着的木槿花也送给他。

“你要好好活下去”,这是她对他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话。她捧着茶碗,抖着双手,喝下利休给她的点茶,毒药发作的疼痛撕碎了她的笑容。千利休眼睁睁看着她倒在自己面前。

一个鲜活美丽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他也想用同样的方式随她而去,可是他做不到。

在那天晚上,他死了。活在世界上的,是他肉身的另一个次元,另一个向度。他接纳世间存在缺憾,没有完美的概念让他更靠近真理。

千利休能将竹片上丑陋的结节,变成美丽的存在。师父武野绍鸥认为:“能发现一切事物之美,就已经具备茶道师父的资格”。他发现这个弟子具有欣赏美与创造美的天赋。

05

千利休说:茶也可以杀人。杀去人性的欲望,显出内在的神性。人性的欲望是:自私、嫉妒、占有、骄傲、狭隘等。如果没有杀掉人性的欲望,茶道的意义何在?

丰臣秀吉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拖着沉重的步履来到千利休的茶室。“在临死之前,想亲身感受一次您的款待。“他对利休说,曾经他只能在茶室外偷听。

“请静候”,在烧水的千利休回头对他谦身答复,留下秀吉独自在这四壁土墙的茶室里。墙上一副挂轴上的“闲”字格外显眼。

千利休端上一碗白粥,在他面前放下,并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一并躬身递给他,打开一看,是咸菜。他流着泪,抱着碗吃得干干净净。他问千利休:“您给我这个,是因为我出身卑微吗?尽管那时候贫穷不堪,生活却悠闲自在。”

千利休静静地在点茶,慢慢地回答:“那么,就寻找您内心的宁静吧,将您的层层重担一并放下,请品尝这杯质朴的茶,享受生命的喜悦。“在这间茶室感受到的一切,秀吉像回到了童年,想到了母亲,也没有了烦恼。

织田信长遭到背叛去世后,丰臣秀吉继承其统一大业。利休在侍奉秀吉的茶道生涯中,茶道境界不断提升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茶,利休是希望带去和平。随着秀吉的野心膨胀,想攻打朝鲜,被千利休善意劝阻,两个人的价值观不合导致分歧,秀吉下令赐死千利休。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千利休仍然保持着勇猛无畏的禅者气概。

06

利休剖腹当天,宗恩仍无法释怀带给千利休最初美的体验的高丽公主。“女人啊,总是怀抱诸多烦恼的生物……”她真实地向千利休坦露心事。

失去女儿的悲痛到从容接受千利休剖腹之时,她对死亡已经变得很从容,也不带任何感伤与留恋。妻子这个角色已经通过心灵的“炼狱”,与千利休一样,将死亡看做“生来死去都是幻”的游戏。

她镇定自若地喝下千利休为她奉上的最后一碗茶,并温柔如常地告诉他:“棺材已经送到。”

死亡让千利休思考,自己创立的茶道是什么?

他试图创建一个空间,从财富与权力中解脱出来,从所有的执念中解脱出来。于是,千利休将茶室简了再简。

在这里,他希望人们可以放下武器、仇恨、嫉妒、对生与死的执着、爱与欲的占有,能感受到生命内在的喜悦,这是他创建的人间天堂。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比起千利休的时代,我们喝茶就幸福多了。

一片茶叶,制作成不同的茶类,不同的茶香和品类,又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茶叶从树上摘下,它的生命就开始不断地滋养人类的身心灵。

07

在泡茶过程中,静默,收摄身心,人开始与茶对话。啜口茶,茶汤在口腔里回旋打转,从咽喉滑入食道,进入胃里,回味嘴里的芳香、生津甘甜,感受茶气在身体里的运行。

大脑的思虑停歇下来,寂静中,茶人与身体、与内心深度交流,茶里的信息与喝茶的人开始对话。

有时你会看见一些情绪,人事物已经走远,但存在心里的疑问会突然冒出答案;有时候只是让你放松,喝到一杯老茶的沉韵会让你感动。有时突发灵感,让你雀跃想歌唱、舞蹈。

茶赋予的灵气在不知不觉中疗愈我们,找回我们本来的自性。

在喝茶中,看见自己、意识更新,就如水中的茶叶,在一次次入水和出汤后,呈现出不一样的滋味。生命的风貌,不也如此吗?它让你直接喝进嘴里,流淌在心上,映照出内在万象。

“至诚的心意才是茶道最可贵的。”这是千利休曾经对知识丰富的弟子冲田说过的话。这份至诚超越了知识,也超越了概念。真实对待自己,尊重内心而生活,在宁静中体悟生命的喜悦,超越时间与空间。

齐悦梦想大型社群开营第5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