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满天星心理简友广场

怀念我的父亲母亲(二)

2023-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462c

      父亲永远地走了,家庭的重担又全部落在母亲身上。

      母亲也是一个命苦的人,她和父亲的婚姻结合实际上是那个年代的特殊产物。父亲前面有过一个老婆,但不久就病逝了,母亲出身书香世家,几个舅舅后来都是六十年代的中专生,但姥爷那时却是为国民党做事,他意识到解放后将面临着残酷的阶级斗争,害怕自己的女儿将来没人敢娶,所以在解放前夕就匆匆地将母亲出嫁,母亲就这样进了我家的门。

      这段经历是后面舅舅们给我讲起的,我想,母亲当时是多么地不情愿啊!父亲比母亲大十五岁,又是二婚,这个婚姻也许彻底地粉碎了她少女的梦想,她成了那时社会的一个牺牲品,以至于给她的身心留下了很大的伤痛。据我多方面了解到的情况,母亲当时激烈地抗争过,以至于年轻时就落下了严重的心脏病,这个病一直伴随了她一生。

      结婚后的母亲好长一段时间不生养,所以就有了大哥大姐的进门。大哥是父亲前面老婆的娘家侄儿,大姐则是我姑姑(父亲妹妹)家的女儿,实际上是都是亲戚。大哥的进门实际上更有传奇色彩,在那饿死了多少人的60年,他才三岁,他们家里没办法养活他,就把他扔到外面的荒野里,想饿死或者狼吃了算了!现在想起来这是多么一件残酷的事,但当时这样的事不知道有多少啊!哥哥也算命大,据说在外面哭喊了三天还好好的,家里人实在忍心不过又把他抱了回去,就有好心人上门向父亲说,你看你们现在也没有子女,就当积德行善,将这个孩子抱进门收养算了!父亲当时动了恻隐之心,就将他抱进了门。哥哥进门后,又有人给父亲说,再领一个女儿吧,儿女双全多好啊!当时姑姑家生了一大堆女儿,就把姐姐给了父亲,从此这一儿一女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线。他俩蹦蹦跳跳嬉笑玩闹的情景,现在还经常被村里年长的老人提起。

      村里好多人都预料母亲会对这一对儿女不好,但结果却大出人所料。他们在母亲跟前受到了很好的抚养和爱护,现在村里好多人还在称道母亲当年对他们的好,说当年他俩在村里穿的是最新的,吃的是最好的,就连后面母亲又生了两个姐姐和我,这两个小孩在外面也从来没短过精神,母亲视他们为己出,甚至在各方面都偏向他们一点。到现在村里都还传着母亲的美名,说她知书达理,贤惠善良,一辈子积德行善,在这一对儿女身上就是体现。

      母亲确实是一个善良的人,小时候我们常看见她对上门要饭的叫花子也会热情招待,施舍一口饭吃,她常教育我们要乐善好施,将钱财等东西看淡一点,将人看重一点,对人要好一点。她这个美德对我们影响很大,在进入社会后,我们不自觉地都会将母亲的这些言传身教作为我们的处世准则,体现在做人的各个方面。

      儿女逐渐地长大,齐刷刷的五个孩子,家里的各项吃用负担很重。农村生产队靠的是挣工分,钱并没有多少来源。母亲就说服了父亲,买回了一台缝纫机,从此成了村里的第一个裁缝。

      小时候我的记忆里,家里经常有人来做衣服,缝缝补补的活计在母亲劳动完总是做个不停。那些阿姨姐姐们最后来拿衣服的时候总会留下点钱,母亲总是退给他们一部分。就这样靠着这台缝纫机,母亲补贴着家用,将这个家操持得井井有条。

      在当时刚解放后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人才奇缺,政府动员孩子都去上学,但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说他活了几十年,还从来没见过女孩子出去做事的,不愿让几个姐姐出去上学。母亲在那时候就显现出她特别的远见,她说新社会了,男女一个样,国家在大量用人,女孩子念个书识些字就能出去干事。她把读书视为孩子们转变命运的途径,说服父亲让几个孩子都上了学,后来尽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哥哥和两个姐姐没念多长时间就都回村参加劳动了,但母亲一直很遗憾,时不时地会说起这件事,说后悔他们书读得太少了。

      所以在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让我和姐姐把学业读完,争取能考上学,以此来转变我们和这个家庭的命运。

      我当时上初二,姐姐已经上高一了,父亲不在了,家里近十亩地的收割打碾全部落在了母亲肩上,还得负担我们姐弟俩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高昂的学费,所以好多人都劝母亲把我俩从学校叫回来算了,也好帮她干些家务。但母亲却从来没有动过这个念头,她把一切的苦和累都背在了自己身上,勉励我们要好好读书,说我们家的希望都在我们身上了!

      父亲去世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刺激,本来学习就名列前茅的我,之前学得很轻松,但父亲去世后,我一下子却似千斤重担压在身上,身心俱变,发誓要把书苦读出个眉眼来。在这种因素影响下,我几乎推翻了原来很好的已经被证明很适合我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好像是自己在给自己赌气,头悬梁锥刺股这样地打破人的生理习惯的方法都用上了,后来被证明是适得其反,这些做法不但没有促进我的学习,倒造成了很大的退步,以至于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大惑不解,说这个同学在学习上怎么突然就变化这么大呢?

      母亲在我住校不回家的日子,跑很远的路来给我送吃的,虽然经济很紧张,但还是买了好吃好喝的让我补充营养,补脑汁这样的药物也不知道喝了多少瓶,我理解母亲的苦心,但却经常为自己学习上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而苦恼不已。

      只能承认老天还是很眷顾我们这一家的,后来的中专预选还有考试,虽然也经历了很大的波折,但冥冥之中好像总有好人相助,我还是涉险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关口,最终拿到了一所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我也不知道当时母亲的心情是怎样地欣喜若狂,只是见她在我拿到取通知书时,什么话也没说,躲到一角撩起衣服抹了抹眼角,我分明看见,她的眼睛里泪光闪烁......

      姐姐最终辜负了母亲的心愿,母亲独立支持,供给她念完了高三,但高考时她落榜了,母亲又出高价学费让她复读了一年,但她过早地涉入了感情,和他当时的同班同学(即我现在的姐夫)谈起了恋爱,受此影响,第二年复读之后的成绩还不如应届的时候考得好,她为了所谓的“爱情”草草地放弃了学业,而急于离开学校谈婚论嫁。

      姐姐在经过和母亲长时间的斗争,双方都伤得遍体鳞伤的时候,母亲最终同意了她的这门婚事,但婚后的日子过得很不好,母亲经常叹息说姐姐不走她给安排的阳关道,却要去走一个独木桥,可惜再后悔也迟了!

      母亲有她的打算,她说我们家底子薄,要是我和姐姐都能考上学的话,将来参加工作互相都有个照应,可姐姐并没有照她设计的路线去走,这让她心里很惋惜。

      母亲又一个人供我上出了中专,我中专读书的那四年,只能说母亲看到希望了,因为我毕业了就意味着有一份工作和收入,但奔往这个美好前程的路还是很艰难的,农村里好多人也都很势利,我在学校里缺钱的时候母亲还是得到四处去告借,但很多人都躲得远远的,就连我哥哥在我四年上学期间也没给过一分钱,家里好几亩地还是照常要种,母亲的压力可想而知。

      艰难的日子总算是出头了,我参加了工作,有了一份收入,急于把母亲接到城里来,让她好好享一段清福,但几次三番地叫她,她都不愿来,她说她还腿脚利索跑得动。其实我知道她是想我刚参加工作,害怕给我增加负担。

      几年后我成家有了孩子,以领孩子为名,总算把母亲叫到城里来住,她从此和我们在城里度过了整整十年的时光,在朝夕相处的日子,我精心照料她的身体,让她心情开心,尽一个儿女的孝心,努力让她度过一个舒心的晚年。

      但母亲的晚年又经历了一件让她痛彻心底的事情,那就是哥哥的去世,哥哥在几年前被查出肝癌,时间不长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这个消息我迟迟不敢告诉母亲,害怕她经受不住,但她最终还是知道了,那一刻的她,满头的白发就像抖糠一样的晃动着,这幕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惨剧,一度几乎摧垮了母亲,心脏病突然发作经过医院的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

      但从此后,我发现她经常一个人会陷入孤独,这时候的她,也许会想起好多曾经过去的往事,会想起她生活了几十年的乡村、田野,那些和她一起劳作过的农村姐妹,还有去世的父亲、哥哥.....

      前年的这个时候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而那时我正在外地出差,当我急急忙忙赶回来时,母亲已经躺在医院里好几天了,她颤颤微微地拉着我的手,说咱们回农村老家吧!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我眼泪满眶,母亲这时已经预感到她大限将至,她想回到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家,那里是她的出发地,也是她的归宿啊.....

      母亲回到老家后还病了一个月,我每周末都赶回去看母亲,在和我单独相处的时候,她说她该去了,只是她放心不下我,人都说父母去世有三年不顺,她走后,我一定要慎言谨行,事必三省.....

      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母亲,你真的要撂下我们走了吗?我的福怎么就这么薄啊!不到四十岁,父母俱要抛下我双双而去!母亲,你就再多多陪我几年吧,让我在你跟前再好好尽尽孝.....

      母亲最后几天的日子就像一个熟睡的人,呼吸均匀,神态安详,就像一个经过了长途跋涉,终得几日安眠的旅人,她睡得是那样地香甜,我们怎么叫都叫不醒她,也许母亲这一生是太累了,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她只想好好睡个觉......

      前年农历的四月二十九凌晨四点,一个我永远忘不了的日子,母亲突然醒过来了,她疲惫地睁开了眼睛,我们赶紧扑到她的跟前,她扫视了一圈围在她身边的儿女,眼睛里流露出深深地眷恋和不舍,但仅仅是看了我们这最后一眼,她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我拉着母亲的手,痛哭失声,压抑了好久的思母之情、失母之痛,如决堤之江水,一下子奔泻千里.....

      今天,我站在父母永远的栖息地,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心底就像掀起了千层浪,久久难以平息。再过一个月,就是母亲去世三周年了,父母是伟大的,一个碑刻,又怎能记完你们的功德呢?你们的高贵品质怎么褒奖也不为过,你们的养育之恩怎么报答都还不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