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精选散文|随笔简书会员专题(蓝胖说说)好文待推

013《笠翁对韵》:箴、讚,还“流涕策、断肠诗”,古人的这些文体

2024-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追风筝的人y
四支·其三(上)

箴(真)对讚(赞),缶(否)对卮(只)。
萤炤对蚕丝。
轻裾对长袖,瑞草对灵芝。
流涕策,断肠诗。
喉舌对腰肢。
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
禹庙千年垂橘柚,尧阶三尺覆茅茨。
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
海棠经雨,脸边青泪湿胭脂。

照例区分平、翘舌:

“支、箴、卮、照、长、芝、肠、诗、舌、肢、中、上、垂、尺、竹、纱、湿、脂”是翘舌音。

其实长期混眼熟之后,很容易记忆。

“四、讚、蚕、丝、草、策、三、茨”是平舌音。

一直不大喜欢平舌音,总觉得它们有点土,但正因为有了它们的“平”才得以和翘舌音区分,所谓相得益彰、好花还需绿叶扶,就是这个道理吧。

开始今天的逐级“打怪”——

箴对讚,缶对卮。”

箴:有规劝、劝解之意,古代文体的一种。“箴言”相当于现在的“警句、格言、忠言”。如西汉扬雄的《冀州箴》、西晋张华的《女史箴》等。

讚:同赞,赞的异体字。有很多种释义,放在这里应该取文体之意,以颂扬人物为主,如《釋名•釋典藝》:“稱人之美曰讚。讚,纂也。纂集其美而叙之也。”

缶:是个会意字。古代一种器皿或一种打击乐器。如秦宰相李斯在《谏逐客书》里说:“击瓮叩缶”是“真秦之声”,不过“叩缶”有点土,难登大雅之堂。

这里有一个历史故事“秦王击缶”——

“秦王击缶”是一个历史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

秦王在渑池会逼赵王鼓瑟,侮辱赵国,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为了维护国家尊严,逼秦王击缶,并让赵国史官记录下这一事件。秦王知道廉颇已在边境上做好准备,不敢拿赵国怎么样,遂秦王为赵王击缶,展示了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和国家之间政治斗争和外交手段。

卮:酒杯,酒器。如《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之”指樊哙。众所周知,这是发生在“鸿门宴”里的桥段,司马迁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将项羽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

又如“传卮”,就是传杯,是古代人的一种娱乐方式。说到文人的雅兴,不觉想起了竹林七贤林下的酣畅肆意。

萤炤对蚕丝”

萤炤:萤火虫尾部的发光器。属工对,同一事物的比对。

故事基本家喻户晓,有个成语,“囊萤映雪”,都是讲两个利用自然之物而刻苦学习的孩子。

说到“囊萤”,有意思的是,曾有人做过实验:将很多的萤火虫捉来放在袋子里,看能否真的通过萤火虫尾部的发光来照亮书本,据说真的可以,不过就是持续时间很短。这个典故,可能更多要传达出的是一种学习的精神。

轻裾对长袖”

裾:裙裾,指衣服的前后襟。这几年流行汉服,所以对“裾”这个字不陌生。

瑞草对灵芝”

瑞草:古代人认为代表吉祥的罕见的草。灵芝就是一种瑞草。灵芝草其实是一种菌类植物,长得像蘑菇。

“流涕策”

古代大臣献给皇帝的意见书叫策。可为什么叫流涕策呢?

又开启故事模式——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也叫贾生。他好议国家大事,曾多次忠言上疏,批评时政。他在给汉文帝的《治安策》里写道:“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就是说:我个人认为啊,针对现在的局势,能让人痛哭的有一项,能让人流泪的有两项,能让人叹息的有六项。佩服,抓住字眼,巧妙进言呐。

那,面对这样呕心沥血的臣子,汉文帝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唐李商隐有《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很显然,汉文帝不稀罕他的才情啊,大半夜的,人踌躇满志呢,可王只愿意听他讲鬼故事呢。

汉文帝十一年,贾谊的主人梁王刘胜坠马而亡。本来心绪沉重的贾谊因为自责患上了抑郁症,一年后便抑郁而终,终年33岁,可谓英年早逝。放现在的时髦词,他这叫极度内耗。

“断肠诗”

李清照人人皆知,朱淑真却较少人知道,但词作吟出来不陌生了:“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很熟悉吧。

这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生查子》,不过,朱淑真的命运也不济,和“流涕策”的主人贾谊一样,贾谊是男人官场失意,朱淑真是女性最终情场落寞,抱恨而死。留下《断肠集》,抄录两首下来——

忆秦娥
正月初六日夜月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浣溪沙
清明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
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
恼人光景又清明。

参考:

《古代文学作品选》《笠翁对韵》《古诗文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