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状元的操守:读书人的骨气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状元是刘春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是“第一人中的最后人”。第二年,中国的科举制度彻底被废除了。
刘春霖是传说中的“寒门贵子”,家境并不富裕,父亲是衙役,母亲是官家的仆人。
这场科举考试具有戏剧性,本来的状元其实并不是他,而是朱汝珍。当年殿试后,按照惯例由慈禧太后最后阅卷审定进士的排名。慈禧太后看到原本被考官定为榜首的朱汝珍这个名字,联想起处处与自己作对的珍妃,加上朱汝珍又来自广东,是当时与朝廷对抗的激进分子出身的地方,心中不喜。
当慈禧翻到第二名刘春霖时,看到是来自“肃宁”的人,“春霖”和“肃宁”几个字让她联想翩翩。
当时的清朝动荡不安,危机四伏;多地又遭遇旱灾,颗粒无收。 “久旱逢甘霖”和“肃清安宁”正是慈禧心中的念想,于是当即把刘春霖点为了状元。
刘春霖进入了翰林院,成了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同年刘春霖被派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又升了官。
在科举制被废除后的六年后,清朝覆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南京政府。刘春霖博学多才,又是前朝的状元,还在国外进修过,虽然大清亡了,但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顺利地进入了南京政府工作,成为最高长官的秘书长,同时身兼数职,基本上都是与教育机构相关的部门。在职期间,他曾两次作为代表参加祭拜孔子的典礼。
民国十七年,刘春霖因不愿意参与政治方面的事情毅然决然地辞职,在北京隐居。当时的中国,正陷入危难之中,他也十分关心国家的存亡。
当时日本扶植建立了伪满洲国,曾派人请刘春霖前去担任教育部部长一职,结果被他毫不留情面地拒绝了。后来有一个大汉奸想邀请他任北京市长,但是他宁死不从。结果被人家抄了家,全家被赶出家门。遭此劫难,刘春霖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决心退隐。
刘春霖辞去政府工作后,基本没有了生活来源,幸好家中仍存有积蓄,之后他靠着卖字写文维持正常生活。除了爱好书法外,他还特别喜欢收藏书籍,他的藏书将近有上万册。为了让大家都能读书,了解中国的文化,他开设了好几家连锁书局。
他用自己的积蓄在家乡修建了一所小学,附近的适龄儿童都可以前去读书。为了帮助家族振兴,他免费供家族所有的孩子上学。
当时有几个省份闹水灾,很多人流离失所,他得知后先是捐款,然后四处奔走为灾民筹集善款并帮助他们重新安家。其实刘春霖自己的生活也不宽裕,这种情况下还能处处为别人着想,也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