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最美|风光秀丽、美食独特的文章奥府修水
我的家乡最美,美在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有独特风味的美食;更重要的是我的家乡是自古以来的文章奥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的家乡在赣西北,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处的修水县,是幕阜山脉的北段、赣江支流修水的源头。
我们修水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不说黄龙山的日出、东岭的桃花和清水岩的石林,也不说祥云的金鸡岩、三都的抱子石,布甲的溶洞,单说县城周边就有看不完的美景。
修水县城坐落在凤凰山下,一弯秀水环绕着老城,从西而来,经南面的南崖山谷公园,再转头往北,经东面的旌阳山向东奔腾而去,汇入赣江。
凤凰山像一只凤凰栖息在那里,张开双翅翼护着县城。每天早晨,都有许多人登上花岗岩砌就的台阶,拾级而上,直到凤凰山顶。这时亮开嗓子,拉长声吼上几句:“啊嗬嗬嗬嗬——”顿时神清气爽,精神百倍了。然后再俯瞰整个县城,或和同行的好友随意聊聊,或拍几张美景照片,或唱一段京剧和家乡的宁河戏,下山后一天都是精神抖擞的,好不惬意。
半绕县城的河在地图上叫修水,我们县由此而得名。我们却习惯叫这条河为修河。上世纪70年代,在县城的东南面修起了第一座横跨修河的桥——修水大桥,北起县城东门,南到南崖(那时还没有建山谷公园),本世纪初2000年底,在县城的西面建起了第二座横跨修河的大桥——宁红大桥,使城北的老城和城南的新城完全连接起来。2011年,在城北的五杰广场东面的旌阳山下还修建了一座旌阳大桥。这座有着仿古长廊的大桥是老人们休闲的好去处,长廊内依栏杆有两溜长凳,可以坐在那里享受习习凉风,观赏修河美景;坐累了,就起身踱步,到五杰广场去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
五杰广场沿修河的南岸东起旌阳山西至宁红大桥修起了长达数公里的栈道,人们可以沿修河散步,一路观赏沿河的风景。
修水大桥及沿河栈道最富特色的是修河上至今还保留的三座浮桥。浮桥本是大桥未修之前方便人们交通而铺设的简易桥梁,是在若干只小船上铺设桥板,再把这些小船用链条连接起来,一座桥就浮在水面上了。浮桥可以通过行人、自行车等;若是有船要通过浮桥,就把中间两只小船的链条解开,打开一条通道。如果涨洪水,会有管理者提前把这些小船解开链条,撑至僻静的港湾,避免被洪水冲走。
这样的浮桥在县城的东、南、西各有一座,以方便南来北往的行人。夏天的夜晚,往往有许多附近的人驻留于桥上,吹着凉丝丝的河风,或天南海北地聊着各自感兴趣的话题,或吹拉弹唱,尽兴才归。
浮桥有人曾把修河上的浮桥比喻成五线谱上的音符,这的确是很妙的。
在宁红大桥北端有一个河中洲叫马家洲,过去是农民种菜的地方,但是每年春夏之交都会被洪水淹没。现在把它开发成了一个休闲的去处——马家洲公园。这个公园有环洲柏油路供人们跑步散步锻炼身体,中间有广场,可以跳舞、打太极拳等;累了,可以到北边汇集的茶摊喝茶休息。这里的茶摊有二三十家,布有三百来张茶桌,是其他地方难得看到的一处风景。
这就要说到家乡有独特风味的美食了。
修水之所以茶摊多,是因为修水茶有着与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特色。
修水人好客,但凡有人从门前经过,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的过路人,通常主人见了都会热情地招呼一声:“进来戏下当(玩一会儿),吃碗茶当。”
为什么说“吃茶”不说“喝茶”?这就是家乡茶的特色了。
修水茶不仅仅是泡茶叶这么简单,而是有各种不同的风味:菊花芝麻豆子茶、萝卜豆子盐姜茶、炒米茶、花生橘皮茶……这些茶都要求杯面上浮一层:芝麻菊花瓣或炒米花;杯底下沉一层:炒黄豆、盐煮黄豆、特制的“风豆子”、盐晒萝卜干、盐姜、炒花生;有人在腌制菊花时里边加入了橘子皮,泡出茶来有一股独特的浓香味。这种茶,先喝浮面的一层就少不了要嚼,到最后喝干了杯中的茶水,杯底丰富的泡茶佐料更是要嚼,所以就叫“吃茶”了。
当然,茶摊上也少不了双井绿、宁红金毫等绿茶、红茶、功夫茶……茶之外,还有各色茶点:葵瓜子、南瓜子、茶干(豆腐干)、酸辣藕片、油炸花生米等。所以,修水人招待朋友或是商家谈生意,往往到这里的茶摊来,吃着各自喜欢的茶,佐着各色茶点,聊着不同的话题,宾主尽兴,相得其宜。
修水䬰子值得一提的是修水的小吃。修水䬰子是中华名小吃,以红薯粉和芋艿为主原料,包进各种不同口味的馅,凡是吃过的没有不赞不绝口的。过年是必有䬰子和腊肉的。修水人有一句仿汇源果汁广告的话:有䬰子和腊肉才叫过年呢!
腊肉腊肉是熏制的猪肉,煮烂后切成大约半两一块,酱红色的皮,半透明的肥肉,黑红色的瘦肉,油汪汪的,看着就食欲大增,真有水浒中大块吃肉的豪爽!
艾米果清明前后的应节小吃是艾米果,用糯米粉和鲜艾草叶为主原料,也要包进各种口味的馅,蒸熟后,墨绿的色泽令人看着就垂涎欲滴。还有常年四季都有的炒米粉、荞麦果、薯粉蛋皮、麻糍等,都是取材于本地的上等美食。
还有驰名江南的糕点黑米酥,获金奖的茶叶宁红金毫和双井绿……
最令修水人骄傲的是,家乡自古以来就称"文章奥府",为"濂溪弦铎之地,山谷桑梓之乡",文化教育向来就很兴盛。
修水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就是修水人,他开创了江西诗派,而且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与苏轼齐名。县城的南山崖曾是黄庭坚读书之地,现已辟为黄庭坚纪念馆,因黄庭坚号山谷,故又称山谷公园。馆内有山谷词,有陈列众多黄庭坚碑刻的九曲回廊,有他少年时读书的溪山自在楼等等;还有临修河的一块非常大的石崖,上面有个布满石壁的大“佛”字,据说是黄庭坚立于河中船上,用如橼大笔书就的。公园中心,有一巨大的黄庭坚雕像,是用多块花岗石雕刻而成的。雕像神采奕奕,目视远方,手执书卷,衣袂飘飘。
黄庭坚雕像下留影黄庭坚的故里杭口双井村,有黄庭坚陵园以及石刻等遗址遗迹。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任分宁主簿时,曾开办书院,后称濂溪书院。自唐宋至清代,本县共有进士201名,宋代即有进士160名。仅北宋一朝,双井村就出进士48名。
近代以来,更是名人迭出。桃里陈氏"一门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陈封怀蜚声海内外。陈宝箴官至湖南巡抚,支持维新变法;其子陈三立,为同光体诗派领袖,清末民国初诗坛泰斗;三子陈寅恪,闻名海内外的史学大师国学大师,被誉为教授的教授;三立长子陈衡恪(师曾),近代著名画家,与齐白石齐名;陈衡恪之子陈封怀是著名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原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
陈寅恪故居——陈家老屋陈门五杰以陈寅恪最为著名。他不仅是国学大师史学大师,而且培养了许多文化巨匠,如季羡林、钱钟书等。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梁启超也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因此,慕名而到修水桃里的陈氏故居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当代有著名画家傅梅影,以画梅著称,在人民大会堂挂有他的梅花作品,新建的修水博物馆有专门的傅梅影作品陈列室。
现代革命史上,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城北有秋收起义纪念馆等。
全县有古文化遗址116处,其中上奉山背跑马岭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最著名。1978年被命名为山背文化。在山背文化遗址公园内的跑马岭上,一场大雨之后,往往能捡到一些新石器,如石刀、石箭簇、石斧等。
我的家乡修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山川秀丽,风光旖旎;特色美食遍布全县各个角落;特别是人文景观极为丰富。现在高速公路直达县城,省级公路畅通全县各乡镇。目前,铁路经过修水的计划已经确认,不久就可坐火车到修水了。
南崖黄庭坚书《松风阁》我爱我的家乡修水。虽然我退休后已离开家乡随女儿定居,但我每年都要一两次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去,流连于家乡的自然风光之中,尝尝家乡的美食,见见多年的朋友,重温一下家乡浓浓的文化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