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爱好者

心观《道德经》(58)

2018-07-26  本文已影响32人  明空如月_QD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知者不言:当修道者以心观心,以心[知]心,觉知体会自性本心的时候,是离于一切思虑言说的,那个当下的、无言的[契入]才是真正的[知]。

言者不知:当用语言来表达的时候,需要起心动念,需要使用语言概念和大脑思维,这个时候,就已经离开了那个[无言的契入]的状态,已经不是真正的[知]了。

塞其兑,闭其门:收摄六根,将对外界的注意力收回到自己的内在,以心观心,直观自心。

挫其锐,解其纷:放下伶俐的大脑思维,消解纷飞的各种念头,止息对各种情绪、思想、感受的攀缘和执着;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仅仅保持清明的观照,对各种内心的现象用一种[观而不随]的态度而对待之,任其自来,任其自去,平等对待一切念头、情绪、思想、情感、感受等等,不分别,不评判,不攀缘,不跟随。观照如静静照射的阳光,内心的各种现象,就像阳光下的灰尘一样,只需要静静地照着,而不进行任何的扰动,久而久之,这些现象就湮灭无踪了。

因此不管这些现象具体是什么,但都是生灭无常的,都是无常长久留住的,都是快速变化的,都是没有不变的实质的,这就是[玄同]。佛教中名之为[空性]。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对待身心内外的各种现象,不管这现象是什么,都不要去亲近攀缘它,也不要故意疏远摈弃它;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要因为是所谓[好]的现象就追随它、利用它,也不要因为是所谓的[不好]的现象就刻意去否定它、驱除它;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不要因为是所谓[高尚]的现象就尊崇它、重视它,也不要因为是所谓[低劣]的现象就鄙视它、轻贱它;

故为天下贵。能做到不管面对身心内外任何现象,皆保持清明的观照,而不分别、不攀缘、不评判、不执着,保持自心如如不动,清明寂静,寂静清明,这样才是最珍贵、最难得的。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