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唠叨的父亲——读《傅雷家书》

2020-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nina啦啦啦

春节期间想读一本轻松一点的书,于是便选择了这本《傅雷家书》。这是傅雷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书信合集,因为是写给儿子的,行文简单易懂,读起来很亲切。

之前也看过龙应台和儿子的书信合集——《亲爱的安德烈》,相比来说龙的书每期按照一个主题,和儿子有来有往的探讨,比较连贯,逻辑性强。而《傅雷家书》真的是家书,按照时间轴来,是傅雷单方面写给儿子的信,包括各种日常琐碎。不客气地说傅雷真的很啰嗦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确实有很多值得借鉴的部分。

傅雷的书信中,除了探讨练琴、学俄文,也和儿子谈文学、谈中国古诗词,谈日常生活起居。他尤其注重傅聪的人格养成。

在傅聪对自己的错误表示自责时,他说“我最不赞成只有自责而没有行动表现。只有事实能证明心意。”

在傅聪弹琴受到波兰导师表扬时,他说“弹琴不能侍感觉和感情,这种心理作用太易变。必须加以理性整理、收纳,才能深深化入心灵,成为个性和人格的一部分。”类似的话比如“弹琴要抑制感情,多用技巧和理智。”傅雷每隔几封信就要强调一次。

在傅聪饱受和恋人分隔的相思之苦时,他说“对学问要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也许正是靠着父亲这样的教诲,傅聪能够勤苦练琴,最终达到今日的成就。但对傅聪来说是否因此而后悔错过美好的爱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在儿子出国面对人际交往时,他也万千叮咛,要定期写信问候表示感谢。

一个啰嗦、急性子的父亲

和很多父亲一样,傅雷想要了解更多儿子的学习和生活细节。傅聪难得寄回几张生活照片,傅雷立马回复了一长篇问号:“看照片你并不胖,是否太用功,睡眠不足?还是室内拍照光线的问题?又是谁替你拍的?在什么地方拍的,怎么室内有两架钢琴?又有些背后有竞赛会的广告,是怎么回事呢?通常总该在照片反面写明日期、地方,以便他日查考。”

作为子女,我看到这里真的忍不住要黑人问号,这观察能力也太强了吧,这些细节你都要知道你烦不烦?直到看到最后一句我才理解,好的好的,这确实是个需要养成的习惯。

还有个小插曲,差点引发了父子间的“信任危机”。

1955年的时候,傅雷从其他渠道得知傅聪想要转去苏联学习,并且已经与文化部谈妥先回国演奏几场等等。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没有和他这个父亲商量,决定后也没有告诉他。折让傅雷觉得儿子不信任他,反思是不是儿子对他有什么疙瘩。这封信情感激动,语气也很不客气。

即使情绪这么激动的时候,傅雷还是用了两页的篇幅,和儿子分析要转学的必要性和各种可能的理由。结果最后得知,是儿子其中的信被邮局弄丢了,导致信息没有传达到。哈哈哈哈,看到傅雷的再次回信,有点好笑又觉得做父母真的太不容易了。

也许在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父母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我们沟通的吧。

其他

看到豆瓣有人说,傅雷的教育是牺牲孩子的快乐来完成对孩子的精英式高分教育。但如果我是这个孩子我会很庆幸能有这么好的学习资源,能在人生的前半段有这么多的积累,让我后半生不致于有太多困顿。

但事实是我并没有那么幸运。我之所以这么努力,只是希望我的后代能比我接受到的资源好一点。

即使傅雷教育严格,但不妨碍他是为好父亲。他总是和傅聪以平等的态度来探讨艺术、文学等。对于傅聪来说,父亲对他正面的影响不言而喻。

傅雷也是中英文混杂讲话的鼻祖。看下面这段文字就能感受到。

本书序言前,为几页傅雷的亲笔遗书,读来颇为震撼。为傅雷夫妇的遭遇感到痛心和惋惜。

书刚读到一半,后续若有新感悟,会继续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