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彩丘?原来我们有误解?


甘肃张掖,有着久负盛名的自然景观,壮观瑰丽的彩色线条铺陈在起伏的坡地之上,常人眼中苍凉的大西北,在雄浑大气的天地间,增添了风姿绰约的一角。
看到这幅图景,不少人都能脱口而出,这就是张掖的丹霞。“丹霞”之名,似乎正确,也似乎不正确。据说很多年前是正确的,而如今不能说不正确,而是不太准确,因为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的定义也才明确没多久。
事实上,旅游宣传中最吸引目光的景观,在当下的地理学中被称为彩色丘陵,简称彩丘。彩丘不同于丹霞,彩丘地貌也非丹霞地貌。
这些彩丘尽数囊括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中,而且是核心景点、核心景观,所以,游客容易被误导。但景区这么命名也有其道理,一是当年命名时地貌学研究还不那么透彻、划分不那么仔细,二是丹霞的名气显然大于彩丘,听起来也很高端、很优雅,三是这个七彩丹霞景区里确实存在很多典型的丹霞地貌,旁边还有个冰沟丹霞景区有纯粹的丹霞地貌。
是不是有点晕?那么笔者提炼一下:张掖最知名的、彩色波浪状的缓坡丘陵景观,是彩丘地貌,不是丹霞地貌,但它的旁边也有丹霞地貌。或者说,提到张掖丹霞,应当是“彩丘+丹霞”的复合地貌。

丹霞和彩丘,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先看学术上的定义。丹霞地貌是以陆相为主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是产状平缓的厚层红色砂砾岩层因河流等沿着垂直断裂侵蚀而逐渐造就了赤壁丹崖的地貌景观。彩丘地貌是由产状倾斜而多种色彩交互的砂岩、粉砂岩、泥岩以及偶夹的砾岩层构成的和缓丘陵地貌。
通俗而言,区别主要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岩石不同,二是产状不同,三是成因不同,四是景观不同。
本质上的区别当属岩性差异。丹霞地貌一般形成于红色砂砾岩层,砂岩通常被认为是最典型的一类沉积岩,它在陆地和海洋环境均可形成,但那抹明艳的红色,却多来自陆地。
由于这些红色的岩层甚为亮眼,学界将其统称为红层(red beds)。不过,红层之名停留在学术领域,且还有争议,根本没有知名度。丹霞则以其极具内涵和美感的名字俘获人心。
通常认为,彩丘地貌与丹霞地貌同属红层这一大类,但彩丘地貌多由细软的粉砂岩和泥质岩构成。
对比发现,组成丹霞地貌的岩体厚、岩性坚硬,组成彩丘地貌的岩体薄、岩性脆弱。

产状(occurrence)是物体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在地质学中,主要反映岩层的倾角、走向和倾向。
丹霞地貌产状接近水平,倾角一般小于30°,主要因为红层沉积后未经历强烈构造变形,保持相对原始的近水平状态,而岩层水平叠加有利于垂直节理发育,容易形成陡崖峭壁和方山。
彩丘地貌产状则明显倾斜,倾角一般大于30°,主要因为红层受构造挤压作用强烈,发生倾斜、波状弯曲或断裂,倾斜岩层易沿软弱面坍塌,难以形成稳定的陡崖,故而仅发育和缓的丘陵。
不同于丹霞地貌相对完整单一的陆相陆相红层,彩丘地貌往往含有多个夹层,甚至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形成了褶皱,产状方面也就显得更加复杂。

岩性和产状均有差异的二者,面对塑造地表形态的各种力量,势必有着不一样的表现。
对于丹霞地貌,内力以垂直抬升为主,水平硬岩提供抗蚀骨架,随后外力登场,流水垂直下切,沿垂直节理崩塌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阶梯状崖壁,还有丹霞峰林、丹霞石柱等,如广东韶关的丹霞山。
对于彩丘地貌,内力以水平挤压为主,倾斜软岩易沿层面剥蚀,在面状流水和一定的风力侵蚀下形成彩色缓丘、平行沟谷,如甘肃张掖的彩丘。
或者说,流水垂直切割和重力崩塌是塑造丹霞地貌的主导外力,流水面状侵蚀和风沙磨蚀是塑造彩丘地貌的主导外力。
在气候方面,丹霞地貌多见于湿润区、半湿润区,而彩丘地貌多见于干旱区、半干旱区。

除了形态,色彩也是区分丹霞地貌和彩丘地貌的要素,更是景观方面最直观的体现。
从显色机理上看,丹霞地貌因岩石富含氧化环境下稳定的三价铁离子,以赤红色为主。红色高价铁氧化物胶结物也是红层的关键组分。
彩丘地貌则不仅仅包括红色的岩层,而是色彩斑斓,还有黄色、绿色、灰色等,这可能因为沉积时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岩层中含不同价态铁离子,呈条带状分布。
红色主要包含赤铁矿,一般需要干旱炎热、沉积物暴露氧化的条件,形成于强氧化环境;黄色主要包含褐铁矿,一般需要半干旱、间歇性积水的条件,形成于中等氧化环境;绿色和灰色主要包含菱铁矿,一般需要短期积水还原条件,形成于绿泥石弱还原环境。
文学语境中,丹霞得名于“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彩丘顾名思义是彩色。总之,丹霞地貌的景观特征可以概括为红色陡峭奇峰,彩丘地貌的景观特征可以概括为彩色缓坡丘陵。

此外,世界上还有不少地貌形成于同丹霞和彩丘相仿的砂岩、砂砾岩或其他沉积岩层。比如,多见于中国西北内陆的雅丹地貌来自河湖相未固结泥岩或粉砂岩,只是以风力剥蚀主导,风蚀土墩与沟槽相间。
再比如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中的另外两个。张家界地貌来自厚层石英砂岩,密集的垂直节理受流水深切、重力崩塌形成棱角平直的石柱林。嶂石岩地貌来自薄层石英砂岩和页岩组成的“三明治结构”,经暴雨侵蚀和重力崩解形成绵延岩墙峭壁、Ω形嶂谷等。
其实,人们混淆丹霞与彩丘,只是因为这两种地貌并不是随处可见,旅游业的兴起,猛然一看有点相似的景观被混为一谈实属正常,现在是时候纠正了。当然,如果短时间内无法精准辨别,那么欣赏风景就好。
(文内图片来自网络,版权标识图片不得商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