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生涯想法今日看点

如何更好地获得“共享”福利

2016-07-07  本文已影响141人  时光的时光
共享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共享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共享时代已经到来。提到共享经济,很多人脑海里立刻能想到的代表性公司,便是Airbnb、Uber这样的公司。

根据《财富》2016全球“独角兽”榜中(所谓“独角兽”公司,是指那些估值达到甚至超过10亿美元、尚未上市的大型创业公司),中国有35家上榜,而其中共享经济公司就有滴滴出行、神州专车、易到用车等公司。

最早采用共享模式的公司,是罗宾•蔡斯(Robin Chase)与安特耶•丹尼尔斯(Antje Danielson)于2000年共同创办的“Zipcar”网上租车公司。

Zipcar的理念就是“汽车共享”,会员可以通过网站或应用软件搜索附近的车辆,就近预约取车和还车,只要办理一张会员卡就可以完成所有租车流程。

而Airbnb和Uber同样也是把空余的资源租借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做到物尽其用,满足人们住宿和租车的需求。

共享经济实际上是使用权经济。从前,我们要拥有一辆车,才能感受到驾驶的乐趣和行车的方便,现在只需要支付很少的金额就可以使用他人的汽车,实际上是通过购买使用权来满足个人的需求。

共享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某种需求,至于是否对物品具有所有权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这个角度讲,共享氛围的形成,还需要人们逐渐改变观念,从拥有某项物品到使用某项物品的转变。

共享经济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蔡斯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提出了几点看法。

1.产能过剩

过剩的产能是分享经济得以实现的基础。如果产能仅能刚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则很难构成分享的可能。比如,空闲的设备、空出来的房间、停在车库里的汽车、看过的书籍等等,都可能成为分享的对象。

那么,从个人角度上看,个人过剩的产能包括:

人力,很多人利用业余时间去餐厅打工,发挥劳动力作用;

物理资源,已经不再需要的手机、书籍等二手物品可以放在二手交易平台,供他人使用;

知识、经验、技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其他人收益。

2.分享平台

有了过剩的产能,还需要传播或者交换的平台。像Airbnb、Uber、滴滴打车、淘宝网这些平台,本身就是平台公司,为汽车、房屋、二手商品等资源提供交换的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应运而生,也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其中。2009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在给表弟表妹补习的时候发现,如果可以将这些补习的内容,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传播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将不可估量。

于是,这位麻省和哈佛双学位毕业生决定将教学视频放在YouTube上。结果,不到3年的时间,用户就超过了1亿,教学视频被翻译成10几种语言,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众多课程。而Coursera同样是将世界上各大名校的课程整合成慕课课程,供全世界学生使用。

而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线上线下分享渠道众多。除了传统线下分享交流会、讲座培训等形式外,诸如微信群、QQ群、千聊、红点、在行、分答这类交流平台也是层出不穷。

如今并不缺少平台,重要的是能够找到适合产品的平台。

3.人们愿意参与进来

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交往,在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各种平台的出现,让那些原本不为人所知的知识和技能,有机会呈现在大众面前。

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渴望被需要,当你参与到共享环境中时,会发现你的知识、经验和经历正是别人所需要的,于是你能明显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这种帮助他人的自我价值感,是激发人们参与其中的强大动力。

环境、信息、资源、趋势的发展要求人们要学会持续学习,主动更新思维系统和知识储备,要不断学习支撑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参与到社群,就仿佛一艘小船被放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你只能努力保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淘汰。

享受共享经济福利

对于个人来说,如何更好地参与到共享经济当中来。

1.梳理自己的过程“产能”

共享的内容主要有人力、物理资源和知识经验。那么,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可以共享的内容。

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志愿服务工作,发挥体能价值;也可以把书籍、手机、玩具等闲置不用的物品交换出去;也可以把自己的笔记、知识和经验通过平台分享给他人。

2.寻找适合的平台

不同的分享内容可以采用不一样的分享平台,也可以采用多种平台复合使用的方式。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成为分享的主要分享平台。

2001年,吉姆威尔士创建的维基百科,可以说是全人类合作共创的典型。截至2015年11月1日,维基百科条目数第一的英文维基百科已有500万个条目。 全球所有280种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共突破3700万个条目,总登记用户也超越5900万人,而总编辑次数更是超过21亿次。(数据来源于百度百科)

人们可以通过像维基百科这样的平台,找到几乎所有想要的信息,同时,作为内容发布者,每个人都是共享内容的缔造者,是每个人的参与共同铸就了方便高效的交流平台。

3.主动创造价值

从前我们认为只有拥有某项物品,才能使用和创造出价值,而如今,占有物品已经不再成为创造价值的基础。

即使你买了再多的书本,却从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过,从来不去学习作者的观点和书中的信息,从没有作笔记,也不注重知识和现实的结合,这样的阅读并不能产生价值。

如果能够好好地理解书中的知识,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把书中的知识进行转化,写读书笔记、写书评,通过演讲、分享会的形式,重新输出知识,这样的知识就是有价值的。

共享也是双向互通的过程。你是你身边五个朋友的平均值,你身边的朋友定义了你的特性。要想获得高价值的分享信息,自己本身也要具备相应的价值。如果只想索取,而不想努力付出,收获的价值将十分有限。

共享本身也是能力提升的过程。从“观众”到“参与者”的转变,需要我们勇于迈开尝试的脚步,走出舒适区,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才有机会获得更多高价值的机会和平台。


共享就是通过更多人让过剩的产能发挥更高的价值,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也可以在共享经济中获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延伸阅读:《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美)蔡斯 著,王芮 译
《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

(原创文章,欢迎点赞分享,如需转载请简信联系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