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这么多书,我有什么体会?
01
如今回头看,我写作伊始的文章,质量还算不错。
前几天给《读者》微信公众号投了早期写的一篇文章,《曾经逃避的“百年孤独”,如今我深深读懂了她》,竟然被编辑相中,预定周五发。
其实,第一篇长文《她活了101岁,本身就是个传奇》,就被我们当地的作家相中,给我发表在由他主编的文联杂志《抱犊》上。
只是,从4月份写文以来,对自己的要求总是太高,总拿自己的文章跟散文经典比较,两相对比之下,自卑到尘埃里。
以我如今的实践来看,以上虽然算不得成绩,但对于一个刚开始写文的人来说,开局良好。
这良好的开局,有赖于家里的书,而家里这许多给了我写作营养的书,功劳全在老公的买书。
02
前些日子,趁双十一搞活动的时候,老公又买了一批书,有散文 ,也有小说。汪曾祺的散文又热了起来,于是买了全套,余华的小说全套,还有一些我喜欢的诺贝尔奖的代表作。
一箱子书,刚来的时候,很是欣喜。等过了兴奋劲,就发现家里的书实在是太多了,卧室里的书橱早已摆满,床头柜上、客厅的桌子、茶几,餐厅桌子还有书房的写字台、电脑桌上,都摞满了书。
以至于,同事邻居来到家中,第一句话是,你家怎么这么多书。跟大学问家比起来,我家的书算不得多,但跟周围人比起来,我家的书的确不少。
买了这么多书,我有什么体会?03
这么多书是慢慢地积攒起来的。大概六年前,老公就开始买书了。
他是中文系毕业,从大学时就开始淘旧书了,出身农村、家里没有一本藏书的他,对于买书兴趣浓厚,仿佛要给自己攒家底似的。
2010年为了给孩子买便宜点的早教书,我开始使用当当网和淘宝网买书,在惊喜中发现,书籍正版,价格优惠。
这启发了老公,自此他便开始在网上买起书来,张爱玲全集,南渡北归,慢慢地书越买越多。
我总是心疼钱,质问他,网上都有免费的电子书,干吗要花钱买书?老公说,买了的书就是自己的,可以传给孩子的。
一句话堵住了我的口,从此再也不阻拦他买书。
04
这有限的书,却给我们的小家带来无限的价值。
书买来后,老公不仅阅读,还经常大声读一段时间,这是他的一种消遣。于是,做家务的我,玩玩具的孩子,都能够有一搭没一搭地听。
炒股、生养孩子、考证,我早就不读书了,阅读能力几乎褪化为零。跟着老公听了《南渡北归》、《品中国文人》,算是提高了一些中文见识。
后来,他又读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独》,让我体验到了一流作家的一流语言,使我对于小说语言有了一定的欣赏力。
所以,我的第一篇文章能被作家相中,是因为一些对于人物的刻画片段,这是无形中受到了小说的启发。
老公也给儿子买书,除了成套的儿童经典文学,还有《林汉达历史故事集》、《希腊神话全集》,虽然这些都超出了儿子的阅读年龄,但老公专门给他读书,并做讲解。
一个明显的好处是,上了小学以后,儿子的语文学习很顺利,理解能力强,作文能力也不错。老公说,学习语文的秘诀就在于大量阅读。他是对的。
买了这么多书,我有什么体会?05
开始写作后,我发现需要大量的阅读,因为一个人的知识和经历是有限的,需要不断地读书来充实自己。
家里的书被我规整好了,散文、小说轮换着看,喜欢哪本看哪本。
贾平凹在散文集《自在独行》里写道,他退学务农期间,正是父亲买的那些书籍,使他得以最初的文学启蒙,上了大学之后,为着发表文章,他更是疯狂地阅读大学图书馆里的书籍。
无独有偶,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人间。名家经典散文书系》--父,里面全是名家写的纪念父亲的文章。
粗略地看完了之后,很大部分名家,都在文章中描述了喜欢藏书的父亲。
06
这些名家的父亲,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无论是校长、教师、电影人、话剧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买书、读书。
文学家冰心的《回忆父亲》,以在父亲书室的对话开头,描写了父亲手不释卷的样子,虽然他出身海军。
诗人舒婷的《父亲小记》,以“父亲以诗书传家自荣”,描写了父亲的读书与作诗。
少儿科普作家、社长、编辑叶至善先生,在《陪父亲喝酒》里,描写了与父亲叶圣陶谈诗。
作家宗璞,在《三松堂断忆》里,描写了父亲冯友兰的言谈,全是关乎诗与书的。
还有作家汪曾祺、阿城、王安忆等等,他们都有一个有学问的父亲。
07
由此,也想到了自己,我对于文学的启蒙,也是源起于父亲的书。
小时候家里有一个书柜,放满了父亲买的书。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视,等我能识字的时候,就开始读父亲的藏书了。
我很喜欢读那些书,从此不但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也对于文学产生了憧憬。这些书奠定了作家在我心中的神圣地位,让我产生了浓浓的向往。
在生活中摸爬滚打,迷失了自我多年,如今我能找到自我,开始踏实地写作,儿时的那些书功不可没。
现在,家里没有电视,我和老公最大的消遣就是看书,儿子在我们的带动下,也开始看起书来。
我得到的经验是,无论是为着自己,还是为了孩子,买书都是投资最小、收获最大的一件事。
相信我,相信这所有的名家,无论穷富,家里都要买书。
最后:写文写了半年多,关注才有1200多,撒娇卖萌求关注啦!谢谢大家,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