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交流

燕赵多侠士

2019-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阿洁的小镇

        读《战国策》、《左转》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刺客的文章。战国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豫让、荆轲。专诸刺吴王僚,荆轲刺秦,在电影、电视剧中多有描写。我就是想写写豫让。

      豫让,春秋战国间晋国人。最初是范氏,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均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智伯也很敬重他。公元453年,赵襄子联合韩、魏合谋灭智,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智。这也是战国时代的开篇。对于赵襄子来说智伯是他最恨的仇人,智伯被杀之后,其头盖骨被做成漆器,供襄子承酒(当然也有传说用的更不堪)使用。豫让逃出后,念念不忘给智伯报仇,准备行刺赵襄子。为了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路遇他的妻子。他妻子说:“这个人的声音很像我的相公。”于是乎,他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嘶哑。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他埋伏在一座桥上预刺杀襄子。

        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

        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这就是古人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大无畏的精神。襄子也被其感动,但是豫让必须杀。于是豫让请求襄子脱下外衣,他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知伯矣!"遂伏剑自杀。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燕赵多侠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