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包含着阴谋、欺诈,复仇的游戏,竟然陪伴着我们渡过了整个童
丢手绢 丢手绢
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绢是很多小朋友的必备品。
那些年,一块方方的粗布手绢,伴随着《丢手绢》的游戏几乎陪伴我们走了整个童年,就像是时光和记忆送给我们的小小仓库,在游戏里珍藏了所有的欢乐。
《丢手绢》又叫丢手帕,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
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
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
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
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
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等。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更没有什么高档的游乐场和游戏机。
但关于《丢手绢》的回忆却是满满的快乐。
踢的毽子是爸爸做的,玩儿沙包是妈妈缝的,就连一块小小的手绢,都可以发明一个游戏,在操场上玩的不亦乐乎!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尽兴和满足!
知乎上,有位吴先生,提出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观点;
说中国儿童两大游戏,都是无良游戏,一是击鼓传花游戏;二是丢手绢。
击鼓传花是将责任推给下一位,而丢手绢是让孩子们背后搞小动作。
不知道,这位吴先生是想沽名钓誉还是想拼一下网红。
吴先生虽然观点新颖,但却不敢苟同。
当年,至少在东北,这款游戏风靡的程度,比之现在“英雄联盟”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朋友在在游戏过程中,能始终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
这对于儿童的思想、应变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锻炼都有极大的帮助。
特别上对小朋友养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若如吴先生所说,那么凡是对抗性游戏是不是都以毁灭对手为目地呀!
比如:象棋以屠杀为目地;
围棋以鼓励多侵多占为目地;
丢沙包以人身攻击为目地!
小朋友热爱这两个游戏,无非是因为好玩、刺激,小朋友只是在玩耍,根本上升不到责任意识,而且事实表明,它们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不良影响。
如今,《丢手绢》的声音,时时还在耳边回荡……
《丢手绢》是70后和80后的整体记忆,承载了那个年代人童年的回忆……
如今,你还能记的儿时和你一起丢手绢玩伴的模样吗?
还记的曾经围坐在一起的没有水泥的操场吗?
你的耳边是否又想起了下课的打铃声,
还有那安静操场上的立刻沸腾的嬉笑声?
那时年少,不屑的青春,是我们拼了命都回不去的昨天!
多么希望,永远像那样简单、满足、快乐!
丢手绢是我们听过的第一首3D环绕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