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乡黄村

突然就想念起一杯茶来,一杯广德黄村的茶。
黄村是婆婆的故乡,方子姐是婆婆的侄媳妇。茶叶是方子姐家毛竹山旁茶园里新摘新炒出来的。方子姐泡茶的时候,粗糙的像矬子齿般的掌纹里,指甲缝里,满是摘炒茶叶时残留下来的浓黑液汁。清明时节,很少喝茶的我,端坐在方子姐高悬的房梁、瓷实的泥巴地的老房子堂屋里,嗅着粗瓷杯里的袅袅茶香,迫不及待地尖起嘴吹开杯口的浮沫,想要品味那滚烫的清香扑鼻的碧清茶水。
一杯新茶下肚,我满心舒泰地踱到了方子姐大门口的稻场上。举目四望,眼前就是婆婆的黄村了。这个我虽第一次踏足,却在近二十年的岁月中一次次随着婆婆发黄的记忆走进过的山村,就这样古老而又新鲜地呈现在我眼前:断墙、残垣、苍瓦、青砖、泥径、小溪、“村村通”水泥路、二层或三层的新楼房、竹器加工厂……如同一只努力钻出地面的蝉,在新与旧的交替中,黄村缓慢而又坦然地进行着自己的蜕变更新。新四军、游击队、解放、土改、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改革开放……历史的脚步改变着黄村的内涵,也改变着黄村的外貌。不变的是苍苍竹山,它们横亘在黄村四围,绿色屏风般一折折打开:苍绿、青绿、翠绿、银绿、黄绿……,每一折都层次丰富,韵致万千。每一折都携刻着黄村女儿的深深眷恋,拳拳深情。在那些稠得化不开的记忆里,除了数不尽的毛竹林,还有林中丛生的酸酸甜甜的孟子果果,黑珍珠似酸掉牙的野葡萄,熟透了后又面又甜的野桃子,山核桃、猕猴桃、野柿子……还有童年的玩伴、父亲的谆谆教导、母亲的深情呼唤……
从方子姐的稻场下一个小土坡,穿过一片小竹林,就是婆婆的老家。完整的家留在婆婆的记忆里,眼前的只是几截斑驳的断墙,墙内一株桃花探出半截身子,一片艳红灼灼如云。桃花年年笑春风,而曾经如桃花般年轻的女儿,转眼已是白发婆婆。崔护若此时路过,该有另一番人面桃花的感慨了。婆婆却并不在意时间的无情,只顾一路笑谈着,指点给我们看,哪儿是她上小学走过的泥巴路,哪座是她和童年玩伴常爬的山,哪条是她逮鱼摸虾的小溪……故乡于游子,永远是一杯甜到心头的老米酒。
在一片盛开着金黄油菜花的地头,婆婆率我们跪倒在两座青草茂密的老坟前。“伯伯,妈妈,我们来看你们了!”年逾古稀的女儿,牵着自己的儿孙们,对着逝去几十年的父母依然哽噎泣下,谁说死亡能隔断浓浓的血脉亲情?清明景和之中,我仿若看见清瘦儒雅的外公,穿着朴素的粗布长袍,站在大门口的八仙桌边悬腕泼墨,把一笔享誉乡里外镇的行书挥洒到乡邻们的对联上,而门边排着一长溜自邻乡赶来讨春联的乡亲们。清朗能干慈和会做得一手好针线的外婆,身边也围拢一群婆子姑子,正说说笑笑地向她学绣枕头套子或讨要纳袜底的花样子。
鸡鸣日中,方子姐堂屋的八仙桌上已摆满了七大碗八大碟。鸡汤是养了三年正下蛋的老母鸡宰杀了炖的。阿弥陀佛,早知如此,我们怎么也不会让婆婆的侄儿力子哥痛下杀手的。一大早,我就看见那只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大鸡公带着七只鸡婆在稻场边的竹林里觅食散步,中午它的爱妻之一就成了我们的盘中餐,它若是知道,还不把我们这帮子馋佬恨一个洞?喝了一口黄村土鸡汤,那可真叫一个透鲜!可我却更偏爱凉拌马兰头、小炒娃娃拳、腊肉红烧春笋锅子,都是地道的山珍,吃得让人舍不得放筷子。饭后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方子姐答应带我上山摘娃娃拳。她拿来蛇皮袋子,又找来胶鞋让我穿,说竹山上蛇多,穿胶鞋可以防蛇咬。我一听,吓得立马打退堂鼓。在我心里,竹山是一副青郁郁的画卷,而在恐怖和危险面前,我没有勇气做一个走进画中的人。我的胆怯注定我只能做一个观画者,以欣赏的眼光和不着边际的可笑浪漫。不死心还是跑到山脚下,远远地看力子哥和方子姐钻进竹海之中。竹山下的溪流边一片洼地上,茂密的马兰头绿油油肥嫩嫩地足有两、三寸长,乐得我喜出望外。四十多年啦,何曾见过这般肥壮的马兰头?我连奔带跑地踏进洼地,没有剪刀和铲子,光用手掐,小半天功夫便掐了满满两大塑料袋。力子哥和方子姐也拎着半蛇皮袋娃娃拳和大半袋春笋下山了。
野菜、竹笋、菌子、野果、山泉……这片肥沃的山林啊,处处都是大自然给人类无私的馈赠。夕阳西下,坐在方子姐的大门口,力子哥深情地望着竹山说:“山里人靠山吃山,只要有双勤劳的手,只要不惜力气,就不怕没有饭吃。这一眼望不到头的竹山,什么都是宝啊!竹子不用说,就是没人要的竹叶,竹丫丝捋捋都是钱。”力子哥嚓啦嚓啦地搓着双手:“就靠这双手,我一天捋竹丫丝都能捋一百来块钱。两个儿子的房子就是靠我这双手挣来的。”我注视着力子哥的手,手掌的皮肉和经年砍竹子劈竹片剖竹丝编竹器捋竹丫丝时嵌入的竹刺长成一体,砂纸般粗糙,铁掌般硬扎。看着这双手,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劳动者的敬仰和感动。力子哥是有理由为自己这双勤劳的手而骄傲的!方子姐也有理由为她那双粗糙的像矬子齿般浸着浓黑茶叶液汁的双手骄傲。
落日溶金,稻场下的土路上有村民背着竹筐或扛着锄头回家,有母亲在唤小儿:“豆娃,回家吃饭呕……”远近传来狗吠,鸡公带着一群鸡婆叽叽咯咯地回巢,炊烟在古老山村的各家瓦屋顶上袅袅地升腾起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在竹海碧波中行进的黄村,普通如力子哥和方子姐这样的村民,就是我心中的英雄。还有像他们一样的黄村儿女和所有中国乡村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的劳动者,都是我心中的英雄!最值得尊重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