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不讲“耶稣”我们讲“文化”
下笔时,已是平安夜。
但超市里圣诞节相关商品并不如往年畅旺,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国人对这个洋节日的重视已大不如前,更有顾客直言,这圣诞节是外国人的节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过这洋节!
按理说,圣诞节,我们应该讲耶稣,但我不没有对基督教、天主教深入研究,也没有认真研读过《圣经》,对耶稣的了解也和许多国人一样——一知半解。
过圣诞节的人,都信“耶稣”吗?
相信更多国人并不是相信“耶稣”的少数人。也有人说,更多国人过圣诞节只是“赶时髦”“图热闹”。
有人担心,国人会因为向圣诞节这样的“洋节”,而 使传统日渐没落。
有鉴于此,借这圣诞前夜,小编就来谈谈,自己对如何看待这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些个人看法。
在我的百家号文章《过圣诞节
的人,都信“耶稣”吗?》中,小编提到:
古老的传统和节日文化也一样能够得以在这个发达的现代社会发扬光大。
但这归根结底都要取决于人,如果人们决定抛弃传统,那它势必逐渐没落;如果传统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它必然会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
对传统文化,我的看法是,要懂得“古为今用”!
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给今天的国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古人留下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文化遗产,更多的是非物质方面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更多的充满正能量的、不同范畴的传统文化,这其中就包括多元的、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节日文化。
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如何把“诞生”与过去,在今天依然“大有用处”大放光彩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还是那句——“古为今用”!
当然,还是那几个字——认知、认同和践行!
对传统文化的践行,就是一个“古为今用”的过程。
正如前文所言,历史传统文化是可以在这个发达的现代社会发扬光大的!
关键在于我们的重视程度!
正是更多的国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人似乎对外来文化更加热衷,从而担心,过洋节会使传统日渐没落。
最近几年,的确看到了各个阶层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不但在国内,还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地球各个角落。
是的,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用”。
至于,我们如何将这些先人的智慧灵活运用到个人、社会乃至整个国家,聪明的国人永远有“中国特色”的办法。
而对于,外来文化,我想说的是——“洋为中用”。
这里我要说说,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我个人认为,它 也可以算得上是“外来文化”,毕竟它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习主席用三个“完全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
或许可以这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把这“外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难道不是一个“洋为中用”的成功范例吗?
“洋为中用”的关键同样在于“用”!如何取外来文化之”长“,补传统文化之”短“,
而这也这是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直在做的,我们”开放“是”取长“,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的发展经验,促进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改革“就是”补短“,修补一切掣肘经济发展的各种”壁垒“,为开放”扫除“障碍。
“洋为中用”,并不意味着,对外来事物全盘接受,要联系中国的社会实际,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就是共产党人懂得联系中国的实际,懂得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断丰富其内涵,才形成了今天的、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架构。
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对外来文化,我们要学会“洋为中用”,采取包容的态度,“取长补短”,学习其中的可取之处,。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加深国人对其中的文化精髓的认知和认同感,“古为今用”,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圣诞节,不讲“耶稣”我们讲“文化”!
这是我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一些看法!
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