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品牌营销

我们思想的领导地位正在从大学转向“得到APP”

2018-10-21  本文已影响29人  品牌有门道

我不在乎这项技艺的论述会有劳而无功之虞,我所乐于做的是将其完成,使其运作。

这里是品牌有们道(公众号ID:pinpaiyoumendao),品牌其实有“门道”。

知识就在得到,“得到APP”火爆背后的本质原型究竟是什么?

时间和空间的控制关系永远是媒介发展变化的调和机制。我们以此来仔细看看得到APP的本质,或者说是一个有助于理解其本质的原型。

▌关于时间:像宗教一样确立一种机制

第一点我们就来谈谈“时间”这个维度。

要说起时间,不得不先从一个最直接的角色入手——信息的接收者,其实也就是“我们”,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努力掌控和改造自己的媒介清单,因为理想状态下,我们每个人都能决定自己需要的信息,我们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从而能够达到那种使自己感觉到“协调”的状态。这种协调的理想状态反应出来的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焦虑”,知识焦虑,信息焦虑,时间焦虑,精神焦虑等等,包括各种焦虑。

然而如今尽管信息的来源越来越丰富了,但是这么多的信息来源依旧不能让我们足够满意,最明显的,传统教育的限制、技术媒介的爆发增长和商业文明的影响,都在冲击我们思想文化的力量储备。因为我们最终要管理的,始终还是信息输入的质量。

1、传统教育受到冲击

传统的高等教育一直是我们接受知识和信息很重要的来源。

我们都已经注意到,大学里开设的专业和课程永远在保持增多的趋势,不断增多的原因或许是出于老师对这些课程的偏好和喜爱,或许是来自在某种规划下的填空补缺,或许是因为这些课程对学生以后有用。

课程规模的扩大就意味着需要有更多的经费,以及还需要其他信息产业的支持,比如说教材、图书馆、百科、课题等等。然后老师和学生还需要接受考试,以检验他们传播和接受信息的能力。

所以考试的支持就导致了“简化”式教育的生存空间,因为通过精心设计的测评测试,学生能够知道他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学生也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衡量老师,当所有人都在教条的教学英语和研究英语的时候,有人能够轻易的学会英语,便有机会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使更多的人学会英语。

我们学到的知识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实际使用功能的,一种就是思想,用工业化的模型来具象化“思想”,思想的接受就是一个“教育的传授”过程,教育传授的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智能”,这种“智能”最终的作用就发生在开头提到的关键因素,信息接收者,也就是“让我们能够掌握自己的信息清单,决定我们需要什么信息,从而达到平衡协调的感觉”。

然而我们的现代大学并没有因为课程规模的扩大而让我们对这种信息的掌握越来越有自信。如今课程规模的无序扩大,让大学教育离贪图求多的课程设置、争取经费玩弄谎言和为证明有用而证明走得越来越近。

一种“我们读什么东西并不重要,但是我们都读了”的感觉,让传统教育的体验和我们作为信息接收者的需要越来越背离了。

大学还将不断受到冲击。

2、技术媒介爆发增长

如今我们所处的环境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媒介环境。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媒介的爆发增长,电脑软件、手机APP、广播、电子屏幕、音响等等,这些都是技术媒介,除了这些技术媒介本体,对每一个本体内能呈现的各种信息还会继续衍生出来新的媒介,因为这种衍生就出现在每一次我们的使用上,所以我们已经“被包围”。

不断发展的技术媒介已经成为横亘在我们和信息之间的一个很重要的桥梁,因为它在我们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占比上已经非常高了。

不断发展的技术媒介也产生了“海量”的信息。海量的信息让我们产了对信息的焦虑,因为我们和过去的变化就在于以前我们的知识很依赖于传统的教育以及书籍这样能稳定下来的书面文化,而现在我们的时间有理由被海量的信息所占据,从而让我们对本身就对传统教育的知识获取体验不甚满足,如今媒介带来的海量的信息又在让我们更难以评判和掌握信息的质量。因此我们更加焦虑。

所以“量变产生质变”背后的原理其实是,我们要能通过“海量”找到一种正确的排除法,并不断规范自己的“思想”,从而在以后面对“大量”的时候,能更好控制信息输入的质量,形成一种智能的管理,筛选出我们需要的,从而使我们能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

学科长期钻研形成的成果有很高的稳定性,这种就导致一些情况下如果这种思想适应了如今的各种媒介的传播偏好,就会使学科或许难以成立,另一种情况就是学科的控制者不轻易接受新的媒介并积极推广。所以,如今的学科知识并没能特别好的和如今我们常用的媒介形成良好的相对适应。

所以技术媒介爆发增长正在摧毁大学的统一。

3、对于商业文明的判断

商业文明的发展也在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感官,特别是我们对于时间的感受。

商业主义不断的通过对外部环境的组织,导致了我们缺乏思想的组织。

因为思想的一个隐含条件,就是时间的延续性。

4、宗教是一个理解时间控制很好的模型

历史上教会和国家的权力争夺就在于时间控制权的争夺。因为权力能够延续的事实是需要“长治久安”的控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谁掌握了印刷、教育、宗教、神话、历法或是文字等等,都是在掌握时间的延续,因为文化是时间延续的关键。“长治久安”是需要长时间的发生的,所以能够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的东西都会成为争夺时间控制权的表现。

知识的争夺就在于时间的控制权,因为知识是需要长时间使用的。

宗教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宗教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绵延不断的延续性,就在于它创造了公认的标准、持久的道德和社会制度,因为这三样就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有灵魂的组织才得以延续和为继。

相比于宗教是确立传统的社会机制,知识的管理则是确立思想的认知机制。

所以对于知识以及其传播的掌控,就是对于时间延续性的控制。

这就是得到APP知识体系打造上不断改进的原理。

▌关于空间:打破空间组织就是“组织”空间

口语传统和书面传统流行的交替变化贯穿了历史上教会和国家政权的多次战争,因为时间维度上的长治久安始终都是最温和的解决方式,而当文化同一性被打破,失去对时间的掌控之后,政权情愿用诉诸战争的方式,来实现的自己的目标,这种战争,就是空间上的再组织。

1、我们重回口语文化

教育的传授是一种训练和培养人的过程,从而能够增强人们对于特定知识的记忆力。历史上偏重口头文化的专业吟诵艺人就是社会文化的承载着。他们的记忆取代了传统写作过程中需要的逻辑关系。

这种记忆力之所以能够支撑起繁重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得益于其借助了大量的韵文、音律和押韵,甚至还包括大量的民俗谚语,以此来帮助大家实现最佳的记忆效果。

所以吟诵艺人成为了知识的链条。在传播的过程当中,他们也在不断修正着文字的传统,使之更加适应口头语言的传播。

我们来看得到APP,从提供的服务上来看,它是一种时下火热而且市场也在不断探索的新商业模式——知识付费,但是从提供的体验上来看,它则主要是以提供一种音频视听的教育服务。音频调动了对应我们的听觉感官,而这则需要借助口语的表现。得到APP里的名师,就承担了这种知识的承载链条。

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眼睛、耳朵、大脑以及感官之间都协同动作。

口语文化的传播本身就存在一个提前的加工过程,经过修正后的口语信息相比书面文化都更有利保证信息的连贯一致。特别是在口头传播的过程中,口语松散的片段更利于知识的空间运动,即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这都是口语文化相比书面文化客观存在的优势。

书面文化的固化作用,使得每一次新组织的“打破”中口头文化的回归都会成为必然。对于得到APP这样一个仍亟需迅速扩张的组织,也是这样,特别是得到APP的产品本身就依赖的是口语文化。

书面文化的发展依赖印刷技术以及以及由于今天电子技术的发展凡是能是我们以靠视觉阅读的地方,书面文化的呈现受制于文字的传统,这会是一个减弱其思想运动速度的原因,另外由于随处可见的书面文化,导致的是思想的分离,忽左忽右的知识体验分离了思想的同一性,也在减弱思想的运动速度。

2、书面文化成为其准确性保障的途径

口语文化适应空间上的快速扩张,但是其并不能阻止书面传统的存在,因为得到APP在维护其自身形成机制的时间连续性上,仍然需要借助文字来确保其准确性上的延续。

我们试想,如果基督教只依赖于一个人格上的上帝,而没有《圣经》这一文字和准确性的保障,基督教一定很难在如此的空间范围内继续保持着良好的连续性。

得到APP里面音频课程的文稿、笔记、学习计划,还有电子版的完整图书,都是这种文字准确性的保证。

得到APP正通过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的这种调剂,打破了已经盘踞了一段时间的书写文化的垄断,而通过新的组织关系,让书面文化形成一种加成的体验效果,用可记录的书面文字去是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并通过规则让我们去形成更好的表达能力。

(网易云音乐尝试将听觉“视觉化”)  

得到APP其实是一个新的媒介

我们能通过借助历史上宗教和政权的交替发现媒介的深刻作用,而得到APP的优势就在于其本身就是一个产品,自身从出现的当天就已经是一个媒介了,因为我们对于得到APP的使用,就是在产品的本身上不断强化着这种机制(时间)的成型和发展,促进了围绕之新的组织(空间)关系的形成,从而使得到APP能够成为知识领域的关键领袖,这种壁垒的不断成型,也在不断塑造着得到APP的传播偏向。

时间和空间的控制关系永远是媒介变化的计算方程式,如今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调剂产生了得到APP,未来,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则又会构成得到APP的风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