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3.0时代的教育图景互加子洲教育微笑的向日葵🌻

乡村教师不改变,学生一辈子会在大山里

2018-07-01  本文已影响37人  星月社
乡村教师不改变,学生一辈子会在大山里

很多乡村教师很优秀,对学生尽职尽责,但“教书育人”的使命,他们穷其一生都在“教书”这一阶段徘徊,不可否认,“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了,如果继续沿用老模式,学生的认知观点也会停留在旧时代。借助互联网,原有课堂的属性发生改变,教师在学生学习中不再占有主导地位,未来或许不存在“教书匠”这个职业了。

爱幻想的人总会被泼冷水,学校不是乌托邦。学校是社会的过渡,很多知识储备要在这里积累、很多优良习惯要在这里培养、很多生存技能要这里历练。我们为人师者,可不是单纯的传经送道,学生肩负着建设与发展祖国的重任,我们要时刻关注未来教育的趋向,使之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定义。

“育人”也不是“讲文明,懂礼貌”那么简单。教育改革,德育为先。一个人学历和他的修养不存在等比关系。我们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老师的素养高低决定学生发展的弹性强弱。

教师在现在班级的作用就是一个引导者、一个规划者,俗语有曰“上梁不正下梁歪”、“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奠定了他们将来看待问题的角度。教师的前瞻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人生的知识点。

未来的教育什么样子,谁都无法预料。也许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在学校课堂远远不曾发生的学习体验。可能互联网替代了讲台、替代了书本、替代了学校。有人说这种模式不适合乡村,但甘肃的一所乡村小学率先试点,学校自主购买移动设备,让学生首次脱离课堂,利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开放式教育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对未知知识探求的欲望。

有人说:互联网会取代“教师”的角色,我认为信息技术再发展,它也体会不到人情冷暖。到时候教师“教书育人”的角色被弱化,成为了情感疏导、学习引导、德育诱导的方式。学生主动学习,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就是3.0学校的模样,不管你相不相信这个时代已经来临,我们作为教师不改变,学生还能适应将来的社会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