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晨光‖生活若从容不迫,必然悠然自得……
原创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文海晨光‖生活若从容不迫,必然悠然自得……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总是爱抱怨的弟子。由于心胸狭窄,常常置于烦恼之中。
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味道如何?”大师问道。“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什么味道?”“纯净甜美。”弟子答道。“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没有。”弟子答道。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世人皆有佛性,只是难以自辩,当得知时,也便成佛。当自觉地一心一意生活在健康和心平气和之中时,我们也就成了佛。
人若想活的愉快,就得少烦恼;心胸就得宽广一些,学会善待自己和容忍别人,这就叫做宽舒人生。本来,生活就应该从容不迫,悠然自得……
人的不幸是从小看自己开始的。
传统教育让我们从小就谦虚谨慎,大家都更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与自己的不足。这样的习惯下,自我的努力就变成了追赶别人的游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别人”越来越多,让人追得筋疲力尽,充满沮丧。
看别人活,活给别人看,在别人的阴影下,我,渺小而无力。
其实现实生活中,一切都强于自己的别人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艳羡的不过是别人好的一面。同样,我们自卑的,也只是自己不如人好的一面。
不能完整客观地看待别人,同样就不能完整客观地对待自己。
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才能建立真正的自信。客观地看待别人,才能知道自己准确的人生定位。盲目的自卑比盲目的自大对人生地伤害更大。
天下众生,各有其命,不能简单地类比。对于自身的评价,最好的方式是与自己的过去纵向比较,冷暖得失,内心自知。
人首先要爱自己,进而才能相信自己。人无完人,对自己不要太苛刻。如果马云天天就知道照镜子,与自己的长相较劲儿,那一定是一个悲剧。
爱自己是不能有选择性的,爱自己的所长容易,但不抱怨自己的缺憾与不幸很难。初涉人生,每一个人都会希望满怀,但事遂人愿的故事似乎总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能看见的总是自己的艰难与坎坷。
这是一个心理认知的误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看别人,往往只看到结果,而看不见过程;而看自己则正好相反,过程的煎熬有时甚至遮盖了结果的光彩,自己的人生因此暗淡无光。
尼采说,要爱命运。这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各安天命。与自己的命运和解,依循自己命运的轨迹,在有限的可能里找寻人生最大的幸福。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要学会给自己一个理由,倔强生动地活着。只有自己开始爱自己了,别人才会爱你。
要善于放大自己的所长,哪怕它微不足道,这是你自己的,将它放大了,就会成为你独特的品格,被人牢记,被人尊重。妄自菲薄是人生的毒药,任何一个强大的人都是内心坚定,充满自信的人。
不小看自己,再去高看别人。看高别人是为了让自己长高,而不是衬托自己的渺小。一切从爱自己开始,这是人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阶梯。
你我如书内蕴丰,无论经历几秋冬;
惊艳时光暖岁月,相知便是指路灯。
愿你我,皆如书,封面靓丽,内容丰蕴。无论经历春秋几许,都活成自己最好的模样。温暖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笔名禾子尼,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原宗教学院)特聘教授。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一百二十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十二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各类书籍共计编著五百余册,并全部出版发行。更多详细资料请看冯志亮的百度百科,感谢关注!
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