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读书,悟书
看书不是读书。看书,仅仅是是主观上的行为;读书,是一种将自己的实践与书中内容的比较,衡量与探究。
看书的结果,是知道了很多知识,但这些知识也就留在了记忆里,原生态的停留在一个人的脑际里。知识是知识,人生是人生,似乎两者就没有任何的交集。读书的结果,是知晓很多的学问,学问让一个人的人生活的更加的清澈与从容。学问就是人生实践,人生的过法就是学问。
我们抛弃读书质量,就是看看中国人年均读书4.35本的数量就很难让人高兴起来。日本人年均读书40本;韩国人年均读书11本;法国人年均读书20本;以色列人年均读书60本。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我们的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一千倍。
写到此时,我把一旁学习的小儿叫了过来,让他看看这一组数据。他很怀疑的看着,他们是怎样才能读那样多的书?
对呀,他们是怎样做到做到的哪?我看小儿对待此事的认真态度,我也来了兴致,给他讲了下面的一个故事。
说在南山古刹里,住着一个大师。学问大得很,人们都去请教大师:“你怎么能读那样多的书?你又是怎么把它们牢记于心的呢?”大师答道:“那是因为我读书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读书是藏书,而我读书却是撕书。”
人们更加迷惑了。大师接着说:“藏书的人对书都有一种依赖思想,觉得用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正因为此,就不认真读,读书倒像是给别人做样子。
飞鹤而我正好相反,我知道当我用书的时候,可能那本书并不在身边,或者由于时间紧迫,我无法及时找到那本书、那一页。
所以我每读新的一页时,都把它撕下来,随身带着,反复看,反复悟,直到完全消化吸收之后,我就把它烧掉。烧掉的只是书的外形,而不是书的精髓,书的精髓已经跟我融为一体。
所以藏书不如撕书,藏书是为别人,撕书却是为自己。”
小儿听后点了点头,似有所悟的的说:我知道了,你是要告诉我,读书不能死记硬背,读书更不是要走马观花,是要让我读书要思考,要转化成自己的思想,才是真正的读书,是吗?“
我满意的点了点头,补充道:”读书,就要认真做学问,让自己更加的慧智与通透,让学到的真学问,指导自己的生活与人生。敢于丢掉装饰自己的外衣,才能显现自己的真性情。敢于放弃,就有得到;勇于放下,才能站立。“
小儿调侃道:”本来简单的事情,让你这么一说,深奥的又让我糊涂,我还是读我的书,学我的习去了。“不等我说话,已经跑了。
我看着小儿的背影,想说一句:你会懂得。因为读书就是人生,你需要历经人生的实践磨练,方能读懂人生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