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每天写1000字随笔散文

那一次触动你的别离

2018-07-12  本文已影响71人  波妞B612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

记得最初读龙应台时,哭的稀里哗啦,其中,就因为这句话。

整个大学四年我脑海里只有一个信念——我要离开这个家。我在心里发了无数次的誓:我一定要离开,走了就再也不回来。

后来,我真的走了,大学一毕业,我就马不停蹄地去了另一个城市,相隔数百里,陌生而忙碌。

再回家,我成了一个短期房客,吃一通,玩一通,一切都急匆匆……短暂的假期和遥远的路程催促着你,你要快马加鞭,快马加鞭地离开……

我后悔了,在离开的前一天就后悔了……

前一天,母亲五点多便起床去了早市。回来时提着满满一大包东西。猪蹄、生菜、烧饼卷、豆扁、煎饼……我给她开玩笑,“这是要搬家啊!这么多东西,我得吃到过年了。”

她一边收拾一边笑着说: “你在外地买不到,想吃的时候身边总得多少有点吧。能吃到过年最好了,省的又吆喝——下次给我带点那啥那啥。”

我去洗刷,镜子里的眼睛红了一大圈。

不想走了。


早餐。我最爱的粥配油条,还有我喝粥必吃的五香黄豆。做母亲的,总记得孩子所有细微的饮食习惯。

我低着头溜着碗沿喝粥,油条在嘴里囫囵含着,怎么也咽不下去。抬起头,碟子里端端正正躺着的那一抹金黄正入眼帘,我的鼻子终于不争气的酸了。我强装粥太热大口呼气,又猛抽了一下鼻子,我想我的眼睛肯定红了,脸和鼻子肯定也是红的。母亲看着我笑,说我像孙悟空吃面条。我也跟着笑,眼泪硬生生给吞了回去。

饭后,母亲开始打点我的行李,弯着身子,低着头,在厨房里不停地东翻西找,这个可以带着,那个也可以带着;这个要放冰箱,那个要马上吃。那画面二十多年来无数次上演,无数次重复,这一刻我才发现竟那么暖,那么美。

那一刻,起初的不想停留当真成了你不得不走,倔强到骨子里的自己,竟然想嚎啕大哭,想抱着母亲说我不走了,我才不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我想粘着你,靠着你。

可我发过誓的呀,怎么可以出尔反尔呢!我的骄傲提醒我,走吧,别回头。当初不就为了要离开吗?怎么能认怂!

母亲骑车载我去公交站牌,等车的间隙,絮絮叨叨地又说些家长里短,这次我竟然那么耐心地一字不落地在听。

当初怎么那么不想听?而就在此刻,就这样听着,时间就渲染出了美丽的花,姹紫嫣红。多有趣!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这才是最平凡、最简单的生活!

“妈,再讲一些吧,我想听,再讲一晚上也愿意。”话未说出口,车来了,一个急刹车刚好停在眼前。母亲不再说话,把行李递给我。我上了车,刚好有一个靠窗的座位,我伸出头看母亲,“快回家吧,到了给你打电话。”

母亲张了张嘴,“哦”了一声,没说话,只是看着,看着……

太阳越升越高,阳光照在母亲身后豪华酒店的窗玻璃上,一个个硕大的光斑亮的耀眼。正值五一假期,行人如梭,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在攒动的人群里,逐渐老去的母亲平凡得竟有些不起眼了。

车身一阵剧烈的晃动,终于开动了,我从后视镜里看母亲,她还站在那里,背着阳光,看着,看着……车越走越远,后视镜里的母亲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我的情绪胶着着,眼睛终于湿润了,脸映在窗玻璃上,朦胧的,模糊的。

车窗外的一切极速而过,匆匆,太匆匆……


在细碎的时光里,上演着无数次的别离,这只不过是生活中最平凡的一种。平凡到已经习惯了一次次的短暂停留,平凡到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分别的流程。

现在想来龙应台的“目送”道出了多少为人母的心境。盼呀盼,当年那个粘人的小家伙终于长大,像一只越飞越远的风筝,线虽然在手中握着,可越发觉得越来越握不住了。飞出去的风筝呀,习惯了飞行,也习惯了别离。

远飞有倦意,欲归何其难。当我真正读懂那目送的眼神时,已为人母。第一次因工作原因和儿子分离,三个多月的他哭了整整一上午。不用奶瓶,不吃奶粉,就只是哭,哭的累了就睡着了,哼哼唧唧的躺在小车里。家人十万火急几通电话把我催回来,我请了假,开着车一路狂奔。

回到家,他似乎有感觉,睁开了紧闭的眼睛,嘴角上扬,笑了。

看到他满足的笑,我的心却如滔滔江水,坍塌决堤。小小的他是多么依赖妈妈呀,哭得声嘶力竭,只为见妈妈一眼。心疼的抱着他,软软的,小小的,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我想到了自己,当年小小的自己是否也如此这般离不开妈妈,当年的妈妈也是否这般满含歉意却又充满动力。


人生有无数个别离,也有着无数个重逢。再读龙应台,看到的不仅仅是“不必追”,更多地是“我要回”。不论做子女,还是做父母,我想,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今晚,妈妈,我想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