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与多目标决策
什么是多目标决策:
多目标决策即系统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多个目标的满足程度的这类决策问题,或称为多目标最优化。反之,系统方案的选择若仅取决于单个目标,则称这类决策问题为单目标决策,或称单目标最优化。
多目标决策原则:
多目标决策原则是在多目标决策实践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
(1)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可采用剔除从属性目标,并把类似的目标合并为一个目标,或者把那些只要求达到起码标准而不要求达到最优的次要目标降为约束条件;以及通过同度量求和、求平均值或构成综合函数的方法,用综合指标来代替单项指标的办法达到目的。
(2)按照目标的轻重缓急,决定目标的取舍。为此,就要将目标按重要程度排列出一个顺序,并规定出重要性系数,以便在选优决策时有所遵循。
(3)对相互矛盾的目标,应以总目标为基准进行协调,力求对各目标全面考虑,统筹兼顾。
产品经常会遇到多目标决策的问题:
产品目标可有有一个,但更多时候可能有多个,如果多个目标不是可以通过同意方式达到,且实现过程相互掣肘,那么就可能出现多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给产品的设计和实施难度带来了巨大挑战。常见的产品多目标决策的案例如下:
1 手机产品既要用好的材料提升档次感,成本又要控制,最终控制销售价格有竞争力。又要好又要便宜这个难度就增加了,两头必然会做部分的取舍,不可能都达到极致。
2 手机产品要做到很轻薄又不能轻易折断质量有保证,这个又要轻薄又不能折断,使得解决方案的难度成倍提升,最终结果就是找到那个临界点,尽量轻薄而又不会折断的那个厚度。
3 付费用户数量和人均付费值,产品同时希望有更多的用户付费,且每个用户付费的金额都很高,但是金额提高后必然超过很多用户的承受能力或者更多用户认为不值这个钱,那么付费用户数量必然减少,而低价策略增加付费用户,那么平均每个用户付费数量就减少,可能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和成本接近,导致盈利低。那么需要同时平衡付费人数和人均付费值,这样利润最大。
4 要做公益又有收入回报,有的产品打着解决问题的旗号,甚至带有公益性质,外部很有口碑,社会评价高,但是产品还是需要有收入来支撑,这样又想博得口碑又想赚钱,往往很矛盾,客户会指责接着公益的名义来实现私利。
5 坦克车的设计,坦克需要综合防护和速度两个目标,所以太厚的装甲可以保护坦克,但是会减少坦克的速度,而轻便灵活的坦克生存率又太低,所以合适的厚度和速度就成了两个相互制约又需要同时达成的目标。
从择偶问题来看产品多目标决策的解决方案:
择偶问题是非常典型的多目标决策,且非常值得思考。这个多目标决策涉及到以下问题;
1 理想中的利益最大化:如同产品设计一样,任何产品目标都是希望利益最大化的,最好所有目标都能实现。择偶也是一样的,哪怕自己需求不是那么强,也希望全部包揽。比如有的人核心需求是希望对方颜值高,但是从贪心角度,他也会设计过多的目标,比如对方家境好,学历高,身高高,身材好,有留学背景,性格好,兴趣爱好多等等,这种贪心导致的多目标决策会导致大大缩小自己的可选范围和匹配度难达成。所以说这种多目标决策,首先要放弃的是贪多的心态,很多目标可以放弃,但是在我们的产品设计中经常是贪多,这个大大加大了产品设计的难度,同时造成了产品的失败风险。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好,现实是难以达成的。尤其是产品设计人员和老板之前会有这种矛盾,老板一般想的多要的就多,很可能会是多目标决策,而下属往往要执行但是无从下手。
2 核心指标的多目标:因为竞争的原因或者因为定位在高端市场,产品不得不多目标,这些目标是必须的,但是仍旧难以达成。从择偶角度,对于高富帅还是白富美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自身条件较好,就会提出几个较高的要求,简而言之,高富帅肯定需要找白富美,而白富美需要找高富帅,这个是理想要求,但是无论谁找谁,都是多目标决策,怎么同时找到又高又帅又有钱的男人?很多男人真的有钱,但是不帅也不高,也有的男的很帅很高混迹于夜店但是真的没钱。但是出于自身条件,使得这个多目标必须要达成,那么难度就会非常大。产品也是如此,有的产品确实要达成高质量且价格低,这种时候往往就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才有可能实现,比如滴滴打车,滴滴打车又要方便价格又要比出租车低,这个本身多目标同时达成,滴滴打车的价值才成立,这个很难,所以除非能实现无人驾驶,或者滴滴拥有便宜的燃料动力技术,否则无法实现低成本。核心指标的多目标决策要想达成关键不在于自己的高要求,而在于自己的高本事。白富美要找高富帅和自己的要求无关,而是怎么找到这个高富帅的人群。
基于区间的多目标:有个男同事择偶,对年龄有要求,不希望找90后,认为90后脑残,有代沟,但是又不想找比自己年纪大的,不想找姐姐。但是这个男同事自己是89年12月20日出生的,那么满足这两个条件,他只能找89年12月20日到89年12月31日出生的女性,这个难度太大了,身边的人很难给他推荐。这个人的要求但看都不复杂,不找90后,不找比自己年纪大的,但两个目标同时达成难度大于上青天。这个就是产品的两难,很多设计人员认为单个目标实现是最基本的,但是几个目标加起来难度上万倍的增加。
所以从择偶来看多目标的产品决策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
A 放弃幻想和贪心;先减少目标的总数量,把目标从5个减少为3个。3个减少为2个,把非核心目标拿掉。
B 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有的女生找一个有钱的,但是天天看偶像剧,在电视里找帅哥,但是家里找的必须听话有钱。产品也是如此,多目标产品可以拆开立项,一个产品实现一个目标,再发挥产品的协同效应,而不是一个产品把所有问题都干了。古代还有一个成语,叫东食西宿,讲的是一个女子白天去一家人吃饭,晚上去另一家睡觉。
C 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多目标决策能否达成往往依赖自身的能力,如果自身的技术水平高,有成本优势,有其他优势,往往就可以达成多目标决策,比如择偶,女方很漂亮性格好,但是没有工作,看上去不满足多目标决策,但是男方家里有权势,可以安插女方到政府部门上班或者去银行任职等等,这样通过自身能力去完善目标物本身的不足,这个在现实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做法。苹果公司早期也是花巨资扶持合作伙伴,才打造了生态链。
但多目标决策的本质还是价值取向的问题,这个涉及的不是产品价值的穷举,价值穷举一定带来多目标决策,这个也要,那个也要,这个就和人生一样,到底是打工获得安稳,还是追求艺术追求理想等,还是找个工资低但是轻松的,还是苦干加冒险甚至坐牢博取高收益,这个涉及到人的价值观。所以说产品必然面临多目标决策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基本的手段外,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价值观,所以老板和产品人员的价值观对于产品有决定性的影响,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是为什么,这个在于人心和格局。产品本质是人心对外部的投射,所以做产品就是做人,好的产品一定需要产品人员的修行,而不是简单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