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决定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彼此留下的印象,叫“首因效应”,亦称“第一印象”。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于1957年首次采用实验方法研究首因效应。洛钦斯设计了4篇不同的短文,分别描写一位名叫杰姆的人:
第一篇文章整篇都把杰姆描述成一个开朗而友好的人;
第二篇文章前半段把杰姆描述得开朗友好,后半段则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
第三篇与第二篇相反,前半段说杰姆孤僻不友好,后半段却说他开朗友好;
第四篇文章全篇将杰姆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
洛钦斯请4个组的被试者分别读这4篇文章,然后在一个量表上评估杰姆的为人到底友好不友好。
结果表明:篇幅的前后是至关重要的,开朗友好在先,评估为友好者为78%,在后,则降至18%,首因效应极为明显。
实验证明,第一印象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他人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因效应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它,定能给自己的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首因效应屡试不爽的原因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
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他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他深陷的眼睛里隐藏着邪恶,高耸的额头则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性格。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邃,高高的额头则显示出科学家超凡脱俗的智慧。
这个实验表明第一印象形成的肯定的心理定势,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
多偏向发掘对方具有美好意义的品质。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势,则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部分。
而在生活节奏如同飞快奔驰的列车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证实一个留给他不美好第一印象的人。这也就是首因效应越来越多地被证实的原因所在。
先入为主,用首因效应影响别人
在令人乏味的招聘现场,别以为考官会有好心情,能静下心来听你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职场资深入士指出,实际上在你踏入大门的头3分钟,主考官就决定了是否要录用你,余下的几分钟完全是安慰性质的敷衍。因此,面试时你要抓住最初的3分钟,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一着装整齐,给人留下利落的印象。一个连对自己都不经心的人,面试者怎么会相信你能够精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呢?
一保持面部微笑。微笑是润滑剂,方便谈话之门的打开;微笑是显示器,显露出你的涵养和风采。面带微笑去面试,一般总能取得好结果。
一坦然进门,彬彬有礼。任何的犹豫不决、扭捏不安,都将会给用人单位留下极端不自信的印象。
一展示一下自己获得的证书,证明你的实际能力确实很高。但要适可而止,犯不着当宝贝一样展示给主考官过目,主考官也没那么多会闲情去欣赏,反而会认为你在自我炫耀。
面试的最初3分钟里,你的仪表、谈吐、态度和一些品质都会显露无遗,利用好这3分钟的时间,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会极大地增加自己胜出的筹码。
=================================
喜欢我们,就关注“我们知道”。
需要我们,就和我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