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你的人生底色影响你活出人生本色
这段时间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和听到《欢乐颂》,追剧大概追了十几集的时候,开始切换阅读原著小说的模式,每天都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看得很过瘾。
不得不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在选角上很到位,在我先入为主地带着几个人物形象去阅读文章的时候,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举止表现都能嵌套进那几个主角,不管是蒋欣,杨紫,刘涛还是王子文,都像是量身定制。
看小说和电视剧还是有很大差别,电视剧为了制造更紧密的矛盾,让几个人物更迅速关联,增删很多情节,且演员在塑造小说人物的时候难免也会有瑕疵,整体显得主流而且正统,旁白不明就里之类。
但小说不同,小说里人物的心理活动更丰富,形象更立体,作者阿耐在人性的揣摩上足够细致,使得每个人物都有足够的辨识度,而且接地气,足见其洞察力。
无奈搜索不到阿耐更多的信息,很多时候我常常看着看着,暗暗揣摩安迪这个人物是否多少有她的影子。不得而知,但这个作者值得喜欢,小说值得看。
这几天在看的同时我常常在想,电视剧和小说这么多,为什么它能让我们产生如此共鸣?我们能从几个人物身上领悟到一些什么?
然后脑海里竟然同时跳脱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假设我能重新投胎,小说中的5个女性让我选择,我愿意成为谁的孩子?
这个问题闪出来的时候,我自己惊了一下。但转而又觉得这种感受似乎不是凭空来的。随着小说情节进展,几个人物命运方向往前推进,我发现这五个性格各有特点的女孩竟然分别能让我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具体的人物与她们对应,这种感觉有些奇妙,也有些可怕,就像一个人的命运趋势被自己窥探到了一般。
什么样的家教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和什么样的性格底子,但这种认知又不全对,当这个孩子慢慢长大到了社会上,会有更多人影响TA,TA所选择的圈子,认可的价值观人生观不自觉影响了TA所走的路。
但跳脱出来看,不管TA过程中接受了谁的影响,戴各色面具,以各种姿态走了多远多久,有一个主线是相对稳定的,就是TA从原生家庭出来时固有的局限,或者说固有的影响会随身携带着,直到被另一些人影响,逐渐稀释,逐渐改变,等到她有了孩子,这种慢慢形成的性格模式就顺延到了下一代身上,然后孩子带着这种影响再被另一些人影响和改变……
这个问题细思极恐,和我们的出身不能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同理。回到刚刚脑海闪现的那个问题,如果母亲有得选,我愿意成为谁的孩子?这个问题与其说是问自己,不如说我是在替自己的孩子考量,有一天她会不会暗暗地想,如果哪个人是我的妈妈就好了。
反过来再问自己,这5个女生哪些人哪部分性格有自己的影子,哪些部分是自己向往以及可能企及的?既然小说里的人生看得见,生活中的人生我们能够规避些什么?
这也是我觉得这部小说吸引我的一部分,能从旁观别人到去认清自身和他人的性格缺陷,从而警惕自己不要掉进自我和别人的局限。
五个姑娘当中,我喜欢安迪工作中的果断利落,喜欢曲筱绡对于生活的任性而为,喜欢关雎尔的默默努力,另外多少也喜欢一点邱莹莹偶尔傻得不管不顾,唯独对于樊胜美喜欢不起来。
很多人喜欢樊胜美,不否认和蒋欣扮演的有关系,确实有料有品,但,太苦。
说她苦不是指背后狗血的一串家人亲戚,而是这种苦环境下所养成出来的性格底子,反过来,这种性格底子又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她的生存困境。
这是一个因为善良心软处处处于被动的人。作为大众眼中的女神,却活得很蹩脚。
她工作多年,没有积蓄,房租涨三百时,她的内心呐喊声并不比刚毕业不久的邱莹莹和关雎尔弱。了解情况的人知道她背后的原生家庭是个无底洞,但明明她是可以有更好的做法。
没什么钱,明明想钱,却又摆出一副不缺钱的虚荣模样。我心疼樊小妹的“坚强”,裹挟着虚伪,为这种“虚伪”潜移默化改写她的命运而觉得悲凉。
缺爱的她一直以来的人生都在被重男轻女、男权主义的家庭所压榨,虽然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抵触、反抗,但潜移默化却又认可了这种主义,一直在幻想能找到一个有房有车有款又刚好看得上她的人来改写命运。
能够想象如果她的幻想得以成真,那么她每天会如何妖娆,会绞尽脑汁以各种方式反击曲筱绡这类妖精的调侃和嘲笑。
现实和客观地再想,30岁之前这样巴巴期待有个款爷来领走却不得的情况下,她之后能选择的对象基本上只剩下勉强,为了物质上的富足委屈自己的心意,这种结果幸不幸福不敢想,如果她愿意麻醉自己,安于物质的安逸,迎来自己的孩子,那么她又会因为有了儿子而扬眉吐气。
现实中太多这样的结局,冷暖自知。
而如果最后幡然醒悟过来的她选择了坦然面对现实,愿意找到一个普通的男孩同甘共苦,那么结局是不是好一些?
也未必。
小说里有一段,关雎尔跟她说:“樊姐,如果可以,给王总机会,他那么焦急。”
“你还年轻,你不会懂。我刚才想,为什么上赶着要结婚,要恋爱。再想想,其实一个人过得更轻松,想吃吃,想穿穿有的是时间跟朋友一起玩,下班也不要赶着跑掉去约会,留下多拍拍领导马屁,还有升迁回报。图啥呢?”
“爱”
“爱!爱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成年人嘴里的爱是幌子,是遮羞布,全是轻飘飘的。成年人最悲惨的一件事是,相信自己有爱,被爱。其实呢,是骗自己骗别人。我已经出够了丑。小关,爱有条件的,物质条件。别以为庸俗,这是过来人的心得体会。你有,才有资格谈爱。”
骨子里的性情很难根除,那些不甘还会时不时跑出来作祟。像她善于以大姐自居,也会适时反思的人,回望起人生的哪段经历难免悔不当初。
虚荣仍是很难抛弃的影子,她会要求丈夫,要求孩子,以自己所渴望的人前光鲜的标准去继续营造。因为对于另一阶层,她可望而不可及的阶层的向往不会泯灭,她甚至开始寄希望于下一代的身上。
生活中很多在这种原生家庭成长起来的人长大后常常成了这样:要维持在人前体面快乐幸福的模样。要一直追求优秀,但不能满足于当前优秀,一旦满足,就要建立更大的目标吞噬掉它。
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快乐,孤独,躲起来舔舐伤口。喜欢自己呆着,虽然有哀伤,却又不喜欢哀伤,很矛盾地沉浸在难过里。
因为那个快乐富足的自己,是父母要求的。那个难过的自己,被压抑着,不被人看见。
在人面前从不展现悲伤,从不展现烦恼。这种樊胜美式的原生家庭下的孩子看起来洒脱却和曲筱绡式的全然不同,他们无法触摸到真正的自我,会认为大家都跟妈妈一样只喜欢看起来快乐而又富足的我。
这种妈妈内心上缺少一个容纳孩子烦恼,不快乐不体面,甚至悲伤的容器,她们会禁止孩子把这部分放出来。一旦这种形成信念,为了维护好妈妈的形象,会看不到孩子的这部分。孩子为了表达忠诚,会学着认同。
电影《山河故人》里的儿子就总是不快乐,没有缘由。其实就是因为这是他唯一可以反抗爸爸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方式。因为一旦快乐了,就等同于被爸爸控制了,成为了他要求的那个人。
但不管如何,最终都会和解,会这样说服自己,他们有他们的局限,他们除了是父母,还是一个受过伤的小孩。他们伤害过我,也爱过我。于是潜移默化又长成了跟他们一样的人,即使形式上看起来不像,本质的感觉却是一样的。
樊胜美一次次体谅或者说是原谅父母就是如此这般说服自己。
所以我在想,樊胜美的虚荣,对于生活的片面追求,何尝没有在大多数人身上体现,只是不够典型明显而已,但当这部分出来作祟的时候,很怕它会让自己成为那个告诉孩子“听话,我都是为了你好”“你要自己做,妈妈是不能帮你的。因为妈妈不可能一辈子都帮你,所以你要学会独立”的人。
这些话背后的意思是你有个妈妈,但是孩子你要记得,你最亲密的人你都不能依赖。跟你有血缘关系的、生你养你的这个人都靠不住,没有人是靠得住的。
这种用意有什么错?似乎没错,但不可否认它会形成的另一种可能是,遇到问题无论大小,都想着自己解决,不懂得寻求帮助,严重一些,不相信有人会真正爱自己,因为连父母都不是。像樊胜美家无数次遇到难题的情况下,她始终觉得自己可以扛,她连是否爱着王柏川都矢口否认。
想想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听起来大多数妈妈都会说,但为什么说这些话的人在这五个人当中选择,我会认为只有樊胜美会这样说?
因为她是那个从小就没得到过真正亲密的父爱和母爱感觉的人啊,这种阴影下的影射会让她只盯着外在的成功,而把握不好对孩子爱的亲疏。
为什么安迪不会?
安迪没有得到过。没得到真正的和没有得到过两者而言,前者影响更大。这个道理,和职场上很多资深HR所说的宁愿招一个没有太多经验的新人,也不愿招一个半吊子的人来培养相似,首先要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影响是不容易的。
安迪后来情定包奕凡也是有理由的。不可否认的一点,很大部分缘由来源于包奕凡的家庭。
他们认识不久,包亦凡给安迪看包母的短信,是这样写的:“你把我儿媳妇藏哪里去了?立即带人回家。”包奕凡求收留,安迪应声把门打开了。
包母功不可没,她是一个活宝型的妈妈,那种轻松逗嘴的家庭氛围一下子涌进安迪对这一块完全空白的内心,聪明如她,她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
相比身世,安迪更悲惨,但她足够幸运,去了美国,接受良好的教育。重要的是她聪明,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因此不需要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去吸引别人的注意。这让她有了傲娇的资本,来掩盖童年阴影的部分。
因为聪明,善于揣摩,反思,总结,又受过良好的教育,进入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圈子,明白自己要什么,即便没有婚姻,或者婚姻中途变卦,她一个人养出来的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小说里有一段安迪的话我很喜欢,她说,“两个成年人,我们作为朋友,尊重他们的价值观,遇到不同意见,我们提醒,但不插手,但我们必然在他们困难的时候提供适当援助。只能如此。”
“看着小邱走错路也不管?”
“不管。许多干涉都是打着关心和爱的旗号,应勤妈妈干涉两人的事,何尝不是如此。”
“现在是小邱面临崩溃。”
安迪耸耸肩,“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而邱莹莹和曲筱绡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种类似的人,骨子底都是很难逆转,前者很难意识到自己有哪些问题,而后者并不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任何问题,她们很难被改变。
邱莹莹单纯,甚至有点傻。想象得出父母普通上班族,省吃俭用,但爱孩子。她一点点进步,父母都会马不停蹄亲一口,奖赏一块糖。
从小家庭里没有给她足够的视野见识,有的只是基础的安分守己,努力拼搏的宏观口号,因为小家庭,安稳,没有大的野心,也没有人脉和活跃的思路,邱莹莹的性情一脉相承。
她的理想甚至很简单,“我经常幻想我的房子,我怎么装修,买什么家具。坐公交车最无聊的时候就想这些,这么一想,我就有动力了。哪天我自己买了房子,多美啊,我请你来我家住,爱住几天就几天。最好还有钱到冬天全屋开暖气,夏天全屋开冷气,我只要穿一件真丝睡衣就能打发。到那时候我每天就穿那种亮亮的薄缎子的睡衣,拖到地上的,哇。”
她没有大抱负,容易满足,如果出现一个满足她以上幻想的男生她几乎已经能幸福到不知东南西北。
不出意外,她会有一个普通的小家,成为妈妈,宠爱甚至溺爱孩子,无条件站在孩子一方,为孩子撑腰。
我喜欢小邱这样的朋友,人畜无害。很多人大多数人一辈子就是过着邱莹莹的一生,不足够深谙世事,热衷材米油盐,乐乐呵呵,理所当然过日子。
但,缺点什么。总觉得都是来这一场人生,活得不明不白不如活得明白,明白后你再去选择是否要过邱莹莹的一生,意义是不是更来得恬淡?
曲筱绡式的活法是人群中的极少数,像一种迎风招展的旗帜,让人仰慕又不自觉想要追随。率性,自我,活得过于拎得清,反而不屑于取悦任何人。她看得懂很多事情,所以不去跟自己谈得失与否,也不去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理解与否。
即便别人跟她说,“小曲,你很多时候是拿一团屎塞人嘴里告诉人屎是臭的,你说谁愿意接受?”但,她不care。
她对生活的理解足够直白,钱,关系,以及行动力。然后去获得和利用就是了。
她是活得最不纠结的那种人,因为一旦有纠结,马上找办法,不惜一切手段对症下药。
生活中的这种人令人既爱又恨,但不能否认,不是谁都可以成为,因为这种性情不是习得的,是环境养成的,你的父母得努力奋斗,你才可能承担养成这种性格后所有可能产生的后果。
我喜欢从她口中所说的拎得清,因为拎得清,才能把复杂生活简单化,才能整个人生都写着大写的主动和自我。但不否认她常常伴随着一身刺,让人不舒服。
五个人中,关雎尔的人生就是一个大写的顺。机关单位的父母,知书达理的家教,父母安排的工作,父母安排的相亲,而她虽然小小挣扎,但也最终也乐得接受。
我身边最多存在的是这样的朋友,从小到大,从女孩到成为妈妈始终在父母的庇荫下,到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有稳定的工作,门当户对的另一半,重复过着父母一样的人生。
但关雎尔又有小小的不同,她主观上愿意独立,选择去到稍稍远离家的另一个城市,和父母保持着亲密又有距离的关系。
她有条条框框没错,但正是这种条框让她又能恪守原则。就像她不喜欢同事李朝生的追求,就能大胆清楚讲明白自己的感受,不喜欢和喜欢她都能够拎得清,不含糊够清醒。
很多人说她就是另一个安迪。其实不是,安迪是很特殊环境下养成的少数人,关雎尔追逐不上,但不影响她能进入这些人的朋友圈。
安迪和曲筱绡都喜欢跟她做朋友,除了背景之外,是这种背景下她独立成长起来的逻辑思考,沉稳性格,能独立判断,能把握自己该做和不该做的事。
比如她实习考核的时候,发了自己的报告给安迪过目,安迪帮她一一改出来。她收到的时候一一对比,之后并不是直接将邮件发出去。而是将安迪改过的东西,她消化后,转而再通过自己的语言梳理出来,修改后再发出。
关雎尔的人生不会太差,相反她才是那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人。
很多人喜欢关雎尔,我宁愿相信其实是因为她也是我们生活中某部分清醒的自我,我们都可以成为关雎尔。
故事中的这五个人提供给我们五种不同的价值参考,让我们窥探到了5种不同的人生,但生活中的人性何止5种,生活要比这复杂庞大多。
但就像罗素说的,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也是因为这样这个世界才丰富多彩,才值得我们去探索和认识。
我喜欢安迪对关雎尔说的,其实路不是走得快,走得多就好才叫成功,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别人的人生我们不可复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独特性,重要的是挖掘到它,活出令自己舒服的人生本色。